全球變暖不僅導致冰川融化,還使其突然崩塌。
科學家們認為,這就是阿拉斯加州弗拉特克里克冰川發生的情況,該冰川位於蘭格爾-聖埃利亞斯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的深山中。2013年8月,一塊1600英尺長的冰舌突然從冰川底部附近的基岩上脫落。它引發了冰和碎石的洪流,傾瀉而下近7英里。
然後,兩年後,剩餘冰川的前部再次崩塌。冰崩摧毀了路徑上數百英畝的400年古老森林。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時,科學家們不確定是什麼引發了這些突發事件。但一項 最新研究 提供了一些新的見解。
2013年異常溫暖的夏季融化了大量的冰。融水積聚在冰川前部寒冷的冰舌後方,隨著積聚,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
最終,壓力變得太大。冰舌從下方的岩石上斷裂,冰塊傾瀉而下。
2015年的夏季也比平均水平溫暖,儘管不如2013年那麼溫暖。但在其脆弱的狀態下,冰川已準備好再次崩塌。
研究人員在科羅拉多大學的米琳·雅克馬爾的帶領下,利用景觀的航空照片和衛星影像,以及當地的氣候資料,調查了冰川的崩塌。他們得出結論,2013年的高溫很可能是罪魁禍首。
這意味著隨著全球氣溫升高,這類事件可能會成為更大的威脅。
雅克馬爾說:“如果你站在世界上任何冰川前,冰川崩塌在你身上的機會都非常低。“但是,如果我們縱觀全球所有冰川,我認為我們很可能會更頻繁地看到這些事情發生。”
警告訊號
雅克馬爾指出,近年來,關於山地冰川崩塌的報告似乎確實在增加。目前,很難說這是否是由於全球變暖,還是僅僅因為科學家們利用衛星資料更善於觀察地球上偏遠的地方。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無論如何,弗拉特克里克冰川並非唯一最近崩塌的冰川。
2002年,俄羅斯科爾卡冰川的突然崩塌引發了一場毀滅性的雪崩,雪崩傾瀉而下超過15英里,造成數十人死亡。
2016年,西藏阿里山脈的兩座獨立冰川發生災難性崩塌,第一次崩塌造成9人死亡,數百頭牲畜被捲走。這兩起事件都在 自然地球科學 雜誌2018年發表的一篇論文 中有所記錄。
今年早些時候,秘魯馬丘比丘附近的薩爾坎泰也報告了類似的事件。
並非所有這些事件都得到了明確的解釋。但至少有幾起事件似乎與弗拉特克里克冰川具有相似的特徵。
雅克馬爾和同事們認為,阿里山脈的兩座冰川的結構與弗拉特克里克冰川非常相似。融水很可能在冰川崩塌前幾年就已經積聚在冰後方。
描述這兩起事件的2018年論文表明,冰川崩塌前不久發生的強降水可能有助於引發其中一起或兩起災難。
另一方面,俄羅斯的科爾卡冰川的結構則大不相同。那裡的氣候一開始就比較溫和,崩塌很可能是由墜落碎屑堆積的壓力引發的。
總的來說,雅克馬爾認為,有些特徵可能使冰川更容易受到變暖的影響。這些特徵包括較小的冰川,其冰舌又薄又冷,凍結在基岩上。位於易碎沉積物或富含軟粘土的地貌上的冰川也可能更脆弱。
科學家估計,全球約有20萬條冰川,監測所有冰川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不過,改進的衛星資料使研究人員更容易關注世界冰凍地區的變遷。
例如,在第二次阿里冰川崩塌之前,衛星資料顯示冰層中出現了一個裂縫網路。科學家們注意到了警告訊號,並向中國政府發出了警報。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在努力更好地瞭解過去這類事件發生的頻率。這項工作的一部分包括在山地景觀中尋找線索——冰川以前在那裡崩塌過的跡象。
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弄清楚,如今山地冰川是否真的崩塌得更頻繁了——或者僅僅是看起來是這樣,因為現在更容易探測到這些事件了。
雅克馬爾說:“我認為這些事情過去可能發生過。“但事實上,我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看到了這麼多,我認為不能僅僅用更好的觀測來解釋。”
經 E&E 新聞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 在 www.eenews.net 上每日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