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夜危機印度水稻生產

氣候變化導致過去十年印度夜間氣溫升高,這對該國至關重要的水稻作物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

氣候變化 導致過去十年印度夜間氣溫升高,這對該國至關重要的水稻作物來說是一個不祥之兆。

印度浦那 印度熱帶氣象研究所 的科學家 Krishna Kumar Kanikicharla 表示,這一發展可能對水稻產量產生深遠影響,在一個人口稠密、已經面臨糧食安全和通貨膨脹問題的國家,導致重要的主糧作物短缺。

Kanikicharla 說,過去十年夜間氣溫升高了 0.20 攝氏度。這高於同期測得的白天升高 0.16 攝氏度。他的研究結果將很快在《氣候研究》雜誌上發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是首次在印度觀察到夜間氣溫升高。地球在夜間向外輻射熱量,因此,覆蓋在上層大氣中的厚厚一層 溫室氣體 和雲層會起到阻擋作用,阻止熱量輻射回太空。一些專家表示,由於這種覆蓋作用,夜間氣溫升高可能是氣候變化的指標。

專家表示,南亞的農業將受到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氣溫升高和降雨不規律的嚴重打擊。根據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的資料,自 20 世紀 50 年代至 2000 年代,由於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技術進步,產量幾乎增加了兩倍之後,近年來印度的水稻產量已趨於平穩。

M.S. Swaminathan 研究基金會 的糧食安全主管 R. Rukmani 表示,糧食(在以素食為主的印度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的生產遠遠落後於人口增長。

夜間氣溫升高導致產量下降
國際水稻研究所 (IRRI) 在菲律賓的一項對照實驗中測量了夜間持續高溫對水稻種植的影響。

研究人員碰巧在一個氣象站旁邊的地塊種植水稻,該氣象站正在進行詳細的溫度測量。水稻被給予穩定的水分和其他養分,唯一的變數因素是陽光。

大約 25 年後,研究人員意識到可以將這兩個資料集輕鬆進行比較,以找出溫度對水稻的影響。

內布拉斯加大學 農學教授兼 IRRI 專案的合著者 Kenneth Cassman 表示:“夜間溫度每升高 1 攝氏度,產量就會減少 10%。”

Cassman 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量,因為預計氣候變化導致的 4 攝氏度升溫的主要部分將發生在夜間。在類似於在炎熱的夏日跑馬拉松的情況下,植物會發現呼吸困難,需要更多能量。

德克薩斯州 AgriLife 研究與推廣中心 的農學家 Abdul Razack Mohammed 和 Lee Tarpley 表示,植物還會釋放大量稱為“活性氧”的活性分子。他們測試了夜間溫度為 32 攝氏度時的水稻,發現釋放的氧分子會損害葉片的膜。

排除其他變數
Mohammed 表示,植物的花粉萌發也減少,繁殖能力也降低。他們的水稻產量下降了 90%。

但水稻的生長有多種投入因素——水、肥料、種子質量——所有這些都可能比氣候變化更顯著地改變產量。Cassman 說,只有當能夠證明暖夜不是由 城市熱島效應 等混雜因素引起時,氣候變化與水稻產量之間的相關性才有效。

Kanikicharla 表示,印度的溫度分析是使用該國 120 個氣象站的溫度測量資料完成的,這些資料收集於 1901 年至 2007 年之間。由於 氣溶膠 在大氣中起到冷卻劑的作用,特別是印度北部的一些城市近年來出現了降溫趨勢。

但 Kanikicharla 說,大規模的趨勢模式是變暖。

他說,在進行溫度測量的時間段內,所有 120 個氣象站都靠近人口超過 10 萬的城市。這減少了城市熱島效應造成的變異性,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城市地區的溫度升高可歸因於城市表面吸收熱量。

他說:“在印度,實際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鄉村。”

經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