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可能刺激了非洲艾滋病病毒的傳播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有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新的研究表明,除了戰爭可能造成的明顯破壞外,暴力衝突還可能導致流行病的傳播。 導致艾滋病的病毒之一 HIV-2,可能是由於在特別不衛生的條件下進行的獨立戰爭,而在西非上升到流行病級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了一份描述這些發現的報告。

之前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兩種基因上不同的病毒,分別稱為 HIV-1 和 HIV-2,它們會導致人類患上艾滋病。 這兩種型別都是從猿猴傳播而來(HIV-1 來自黑猩猩,HIV-2 來自白眉猴),但它們目前在人群中的分佈模式非常不同。 HIV-1 的亞型在全球傳播,而 HIV-2 的亞型主要侷限於西非。 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 Philippe Lemey 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幾內亞比索農村人口的 HIV-2 歷史和現代樣本,以及來自白眉猴的 SIV-SM 毒株。(在上圖中,一位來自獅子山的女孩抱著一隻寵物白眉猴。)透過比較不同的基因組,該團隊估計了序列中隨時間發生的突變數量,並確定該病毒從靈長類動物傳播到人類身上發生了兩次,一次在 1940 年左右,另一次在 1945 年。

研究人員還確定,1940 年首次傳播給人類的 HIV-2 亞型的感染髮生率在 1955 年至 1970 年間達到了流行病的程度。 這個時間與幾內亞比索 1963 年至 1974 年間為爭取脫離葡萄牙的獨立而進行的鬥爭相吻合。 他們特別指出,軍隊訓練的醫生在該地區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的接種計劃,並認為在戰時開展此類運動的困難可能導致不衛生的注射增加,從而可能傳播了疾病。 在葡萄牙戰爭退伍軍人中診斷出的 HIV-2 病例也支援了戰爭期間該疾病性傳播增加的假設。 因此,作者得出結論,他們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獨立戰爭和相關的社會文化模式變化在 HIV-2 從地方性行為轉變為流行性行為中的主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