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集:對技術和教育的長期思考

教育工作者需要對技術在學習中的作用進行長期思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技術介導學習的迅速蔓延引發了一陣陣炒作和焦慮——然而,美國傳統的高等教育中心大多未能正視變革的步伐及其對學生的影響。可能沒有人能夠跟上這種轉變:技術發展實在太快了。儘管如此,我們仍在不斷嘗試。這些發展真的能實現我們對高等教育的目標嗎?我們需要迫切地知道答案。

但是,反應過快可能和適應過慢一樣糟糕。高等教育技術的最新實驗一經宣佈,那些自封的專家們就會爭先恐後地宣佈其成功或失敗。即使他們的倉促猜測在短期內被證明是正確的,任何所謂的突破也很可能很快就會被送到廢品堆,為下一個教育技術奇蹟讓路。鑑於我們對技術進步的瞭解,我們需要詢問哪些進步能夠持續數月以上。

高等教育有三個基本目標:知識傳播、智力發展和“體驗式成長”——換句話說,即心智成熟。隨著教育技術領域的發展,所有這些功能都必須得到解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第一項——知識傳播——傳統上是教室和演講廳的領域。如今,即使是最受尊敬的教育機構也在吹捧他們所謂的MOOC。這些“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是線上版的實體演講廳,只是功能更強大(例如能夠暫停和倒帶)、免學費且座位無限。

這聽起來不錯,但要看到知識傳播的真正未來,我們必須看得更長遠。儘管自適應學習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但它們已經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其理念是根據每個學生的進度來調整教學過程。隨著工具的發展,自適應學習將給教學過程帶來巨大的轉變。“Knewton”等公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的“開放學習倡議”等系統僅僅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預兆。這些技術將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將比舊的“講臺上的聖人”模式更便宜、更有效。儘管許多傳統大學對大型演講廳帶來的學費收入上了癮,但“西州長大學”、“UniversityNow”和“StraighterLine”等線上機構和公司已經開始展示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主流學術界應該注意到這一點。

第二個優先事項是學生的智力發展。人們常常錯誤地認為,這個領域超出了技術改進的範圍。他們認為,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所謂的牛津劍橋導師制的高接觸方法所體現的一對一師生關係。但是,即使是非常優秀的導師,能夠彌補當今大多數機構的缺點嗎?在這些機構中,教學是按課程進行的,沒有核心課程體系。“密涅瓦大學”(位於舊金山,我於2013年幫助創立)的支架式課程,在每個學科的所有課程中教授一套核心概念並進行練習。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任務仍然是教育技術面臨的巨大挑戰:透過體驗式學習實現個人發展。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一個終生的過程,目的是成為一個更有文化修養、更有成就和更富有同情心的人。傳統大學試圖透過實驗室的實踐工作和學徒制來幫助學生,並鼓勵本科生參加暑期實習和出國留學。然而,學生們大多仍然被束縛在校園裡。即使在現在,技術也應該使學生能夠將世界作為他們的校園。

鑑於各方面正在發生的技術變革,大學需要認真思考它們的中期戰略規劃。2025年的大學會是什麼樣子?這些變化將是重大的——事實上,如此重大,以至於停滯不前可能會危及高等教育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