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受喜愛的旅行者1號任務在六個多月以來首次恢復正常科學執行,這是機構人員宣佈的。此前,NASA收到了來自該航天器所有四個剩餘科學儀器的資料。
這艘歷史悠久的航天器於1977年發射,並於2012年進入星際空間,成為首個實現這一壯舉的人造物體。如今,旅行者1號及其孿生姐妹旅行者2號是NASA執行時間最長的任務。但對於設計執行時間僅為四年的航天器來說,保持這一頭銜一直充滿挑戰。這些老化的探測器被困在寒冷的外太空深處,它們的核動力源產生的能量越來越少,故障也變得越來越常見。
最近,旅行者1號面臨著從2023年11月開始的通訊問題。“我們與旅行者號的對話已經從包含科學資料的1和0,變成了只有撥號音,”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旅行者專案科學家琳達·斯皮爾克在三月份接受《大眾科學》採訪時談到航天器的困境時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經過六個多月的遠端故障排除——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超過150億英里,任何訊號從我們的星球傳送到航天器都需要超過22.5小時——任務人員終於成功地引導旅行者1號收集併發送回家所有剩餘科學儀器的資料,根據NASA宣告。
修復工作需要數月的分析,以將問題追溯到航天器飛行資料子系統中的特定晶片。然而,該晶片的程式碼無法一次性重新定位,因此任務人員將資訊晶片分成幾塊,可以塞進系統其餘記憶體的零散角落。NASA於4月開始實施新命令。5月,該機構指示這艘老化的航天器恢復收集和傳輸科學資料。旅行者1號的等離子波子系統和磁力計立即恢復。其宇宙射線探測器和低能帶電粒子儀器需要額外的故障排除,但據NASA稱,兩者現在都已恢復正常執行。
儘管航天器已恢復正常執行,但工作尚未完全結束。為了完成航天器從故障中恢復,任務人員仍然需要重新同步旅行者1號三臺計算機上的計時軟體,並維護航天器等離子波儀器的記錄器,此外還要完成一些較小的任務。
總而言之,旅行者1號的四個剩餘儀器為科學家提供了星際空間的珍貴一瞥。旅行者1號和2號是僅有的兩艘穿越日球層(標誌著太陽在整個太陽系影響範圍內的帶電粒子氣泡)的執行航天器。當日球層隨著太陽經歷其11年活動週期而增大和縮小時,日球層內部的空間主要由太陽風粒子主導,而日球層外部則由宇宙射線主導。
科學家們從未夢想過旅行者1號能夠品嚐到這些奇異的粒子。它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木星、土星以及後者的光環和最大的衛星土衛六——所有這些航天器都在發射後的幾年內飛掠而過。但該任務經受住了每一次挑戰,繼續在太陽系和星際空間中跋涉,一路向科學家們通報其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