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火山活動顛覆紅色星球的假設

火星上被稱為地幔柱的移動物質團可能正在引起火星地震和火山活動

An aerial view of a surface fracture on Mars.

構成火星刻耳柏洛斯槽溝系統的一個裂縫。這些裂縫穿過山丘和隕石坑,表明它們相對年輕。

幾十年來,行星科學家一直認為火星是死的。

地質學上來說是這樣。這顆行星比地球小,形成後冷卻速度會比地球快。有一段時間,它曾是火山活動非常活躍的星球。人們的假設是,當內部溫度逐漸降低時,這顆行星產生大規模地質活動(如巨大的火山和“火星地震”)的能力也會隨之降低。

然而,新的發現否定了這種觀點。事實證明,火星只是大部分是死的。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的一個大區域一直容易發生地震,甚至在最近的地質時期還發生過輕微的火山活動,這表明地表之下有東西正在醞釀。但那是什麼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查看了來自多個火星機器人任務的資料後,一個行星科學家團隊得出了驚人的結論,即行星地幔中向上移動的巨大熱物質柱正在從下方推擠地殼,產生壓力,導致地表破裂並引發構造活動。這種被稱為地幔柱的現象可能是火星內部相對較新的特徵,在地球上也有類似的現象。它甚至可能對火星上現存的生命——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內部的生命——產生影響。這項研究於2022年12月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火星曾經是一顆火山活動頻繁的行星。地表仍然佈滿了古老的土堆,包括一個叫做奧林匹斯山的土堆。這座巨山的直徑超過600公里,大約相當於科羅拉多州的長度,並且高出其行星的平均表面海拔21公里,大約是珠穆朗瑪峰的兩倍半。儘管火星上的其他火山較小,但它們仍然是巨大的,而且都非常古老。

火星上的大規模火山活動在行星年齡不到十億年時就開始了,並在之後的大約十億年裡一直活躍。在全球範圍內,火山的建造在那之後幾乎停止了。有證據表明奧林匹斯山上的一些熔岩流可以追溯到僅幾百萬年前,但這些都是小規模事件,可能是零星發生的。大約在三十億年前,火星上活躍火山建造的時代結束了。相比之下,地球上大多數活火山的年齡都不到一百萬年。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還認為這就是紅色星球火山活動的結局。然而,繞火星執行的航天器拍攝到了高解析度影像,顯示最終篇章尚未寫完。在被稱為刻耳柏洛斯槽溝的地區,地表有大量裂縫(槽溝是溝壑或裂縫),其中一個特徵是沿著它延伸數十公里的深色條紋狀物質。來自軌道的測量表明,該物質富含輝石,這是火山熔岩中常見的礦物。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外流可能只發生在數萬年前。這在行星時間尺度上是很近的,並指向地表下正在進行的活動。

此外,在2018年,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在廣闊的埃律西昂平原地區著陸,地點距離刻耳柏洛斯槽溝約1600公里。“洞察號”是幫助測量火星地表以下情況的任務的一部分,它配備了一個地震儀,在其執行期間探測到數百次小型火星地震,以及幾次能量中等偏上的地震。絕大多數地震似乎都來自刻耳柏洛斯槽溝的方向。同樣,這種活動表明火星地幔可能尚未完全死亡。

在新的《自然·天文學》研究中,科學家們關注火星的這個區域。行星表面的大部分割槽域都顯示出壓縮特徵,例如皺脊,這些皺脊是在行星表面冷卻收縮時形成的。相比之下,埃律西昂平原是表面上的一個隆起,被視為擴張的證據:當地區域擴張時地殼的拉伸。構成刻耳柏洛斯槽溝的裂縫是地殼因擴張而分裂開來的裂縫。科學家們還注意到,在數百萬年前形成的撞擊坑的坑底遠離隆起的中心傾斜,如果在地表被向上推之前形成,這是可以預期的。這些發現共同表明,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隆起,它都相對年輕。

所有這些證據都與地幔柱一致。如果您曾經觀察過水沸騰或熱氣球飛行,那麼您可能熟悉地幔柱的基本概念:熱物質上升,而冷物質在稱為對流的過程中下沉。行星的核心很熱,而上方的地幔則稍冷,因此在地幔底部加熱的物質會上升。

這裡的意外之處在於,火星的大部分地幔(以及地球的地幔)實際上是固體的;認為它是液體是一種誤解。但是對流甚至可以在固體中起作用。構成地幔主體的矽酸鹽材料是晶體,並且晶體結構中可能存在缺陷和斷裂。在地下巨大的壓力下,來自下方材料的原子可以填充這些裂縫,這個過程稱為位錯蠕變。透過這種方式,靠近核心的較熱物質可以緩慢上升,本質上是流動的。這是一個極其緩慢的過程;地球地幔的平均流動速度約為每年幾釐米,大致與您的指甲生長速度一樣快。

尚不清楚地幔柱是如何形成的。在地幔核心上方的底部,一個比平均溫度更高的熱點可能會形成一個對流更強的區域,在該區域中,物質以更受約束的柱狀流動。這個地幔柱會在數千萬年或數億年的時間裡上升到地表。當它靠近地殼時,壓力會低得多,並且固體物質會液化。它會散開,形成一個蘑菇狀的帽,向上推擠地殼,從而形成像埃律西昂平原中看到的那樣的擴張特徵。

這種情況可以解釋刻耳柏洛斯槽溝中幾乎所有的異常現象:隆起、裂縫、火山噴發、地震。對火星重力場的測量甚至表明,刻耳柏洛斯槽溝下的重力場略微減弱,這與密度較低的地幔向上推擠地殼的情況一致。這些發現表明,隆起是由非常深的地下支撐的。

科學家們使用計算機模型來模擬火星的地球物理學,發現如果地幔柱比周圍地幔熱95到285攝氏度,並且密度略低,並且幾乎直接位於槽溝下方中心,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它將形成一個覆蓋數千公里的帽,並將地殼向上推約一公里,再次與刻耳柏洛斯槽溝相匹配。它也將是一個年輕的特徵:刻耳柏洛斯槽溝及其周圍的活動似乎大約在3.5億年前開始,遠在行星內部其他所有大型引擎有效關閉之後。

儘管地幔柱模型與觀測資料非常吻合,但科學家們承認可能還有其他解釋。例如,一團密度略低的地幔物質可能只是坐在該區域下方,這將解釋重力讀數,儘管它無法解釋隆起或任何其他現象。從字面上看,涵蓋最廣的觀點是地幔柱。

如果該假設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這確實是重要的新聞。首先,在得出許多關於火星內部的結論時,科學家們一直假設埃律西昂平原是無聊的——只是火星上的另一個地點。如果它位於巨大的熱的、低密度物質柱的頂部,那將改變我們應該如何解釋“洞察號”的地震測量結果。

儘管目前來看有點牽強,但地幔柱可能對生命產生影響。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火星地表下的水以冰的形式存在,但溫暖的地幔柱可能會將一些水囊加熱到足以使其液化的程度。地球上的生命需要液態水,因此考慮火星地表深處存在生物的可能性也許並非愚蠢之舉。

在那種情況下,火星可能並非完全死亡,無論是地質學意義上還是更常見的生物學意義上。我們才剛剛開始瞭解紅色星球的真實本質,而且我們越是觀察,就越發現它仍然充滿活力。

這是一篇觀點和分析文章,作者或作者表達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