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動夢境慰藉臨終者

生命盡頭令人難忘的景象不僅僅是譫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根據跨文化和貫穿歷史的記載,許多人在臨終前都會體驗到生動而有意義的夢境和景象。然而,鮮有科學研究調查這種現象。《美國臨終關懷與姑息治療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是第一個主要關注患者視角的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發現大多數此類夢境是個人安慰的來源。它們帶來平和感、視角轉變或對死亡的接受,表明醫療專業人員應將夢境和景象視為臨終過程的積極組成部分。

達門學院和布法羅臨終關懷醫院(臨終關懷和姑息治療中心的一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對18個月內入院的63名臨終關懷患者進行了研究。調查人員每天採訪患者,詢問他們的任何夢境和景象,並記錄下詳細的描述。大多數參與者報告說至少經歷過一次夢境或景象,其清晰度比其他夢境或譫妄發作更令人難忘,並以真實感和情感意義為特徵。研究人員的分析揭示了涵蓋所有夢境的六個類別——例如,參與者經常看到已故的親人等待他們。隨著患者接近死亡,他們傾向於從夢見活著的人過渡到夢見死去的人,患者認為後者更令人安慰。

這項研究中出現的最重要的主題是,臨終夢境和景象是安慰的來源。之前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2013年對臨終關懷護士的一項調查發現,89%的人認為這些體驗與平靜和安詳的死亡有關。然而,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醫生克里斯托弗·W·克爾表示,醫療專業人員往往會忽視臨終前的夢境和景象。他說,大多數醫生都會不經意地將這些事件歸因於譫妄或藥物的副作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認為,對臨終患者的體驗採取這種不屑一顧的態度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有害。“我們需要治療病人,而不僅僅是疾病;臨終時的整體生活質量非常重要,”布法羅臨終關懷醫院研究主任裴·C·格蘭特說。她和她的同事建議,家人和從業人員與患者談論夢境——患者在被問及時通常很樂意分享他們的夢境。這樣做可以讓患者回顧他們的人生,處理對死亡的感受,並接受過去的經歷。“僅僅在那裡傾聽——這才是病人真正想要的,”格蘭特說。承認這些臨終體驗的個人意義可能有助於患者和家屬度過從臨終到死亡的艱難過渡。


逝去親人的景象

根據這項新研究,隨著患者接近死亡,他們經常會在以下六個類別中的一個或多個類別中出現真實而難忘的夢境

  • 1. 安慰性的存在:親人——通常是已故的,但有時是活著的——提供慰藉。

  • 2. 準備離開:患者為旅程做好準備。在一個病人的夢中,她和(活著的)兒子一起登上飛機,感到很安慰。

  • 3. 觀看或與逝者互動:已故的朋友和親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患者普遍認為這令人感到安慰。

  • 4. 親人在等待:已故的朋友似乎經常在“等待”。一位婦女在去世前三天報告說,她夢見自己站在樓梯頂端,而她(已故的)丈夫在樓梯底部等著她。

  • 5. 痛苦的人生經歷:患者可能會重溫創傷性的人生經歷,例如戰爭、童年虐待或困難的處境或關係。

  • 6. 未完成的事情:少數患者報告說,令人痛苦的夢境集中在擔心無法完成重要任務上。兩位年輕的母親回憶起夢見照顧自己的孩子。——E.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