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化氣候變化的具體影響可能會改變行為

被要求想象洪水或乾旱將如何影響特定人群或地點的人們更可能參與環保行動

2018年8月印度喀拉拉邦的洪水。氣候變化正在使極端天氣事件更有可能發生。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許多人將氣候變化視為遙遠而抽象的威脅。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讓他們想象由此產生的乾旱或洪水的切實後果可能有助於轉變這種看法,並鼓勵環保行為。

研究人員要求臺灣的93名大學生閱讀一份關於氣溫異常、洪水和其他影響該島的氣候變化相關事件的報告。然後,科學家們要求其中62名參與者寫下這些現象可能在哪些方面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該組中一半的人被指示詳細想象這些情景,包括特定的人和地點。其餘31名學生沒有完成寫作或想象步驟,作為對照組。

然後,所有參與者透過回應諸如“您認為氣候變化正在對世界產生嚴重影響的可能性有多大?”等提示來評價他們對氣候變化風險的看法。他們使用從1(“非常不可能”)到7(“非常可能”)的量表。被要求設想詳細情景的受試者的平均得分高於未被要求設想詳細情景的受試者。結果在涉及102名參與者的第二次實驗中得到證實。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第一個實驗中,那些可視化了氣候變化影響的個體隨後更可能表示他們將以節能的方式使用空調。在第二個實驗中,近三分之二的視覺化組的人報名幫助清理海灘,而非視覺化組的這一比例為43%。研究人員在7月份線上發表在Environment and Behavior上的報告中稱,當被問及選擇素食或非素食午餐盒時,近一半的視覺化者選擇了更環保的無肉選項,而非視覺化者中只有約28%的人選擇了無肉選項。

研究合作作者、臺灣中山大學心理學教授邱文彬表示,調查人員並未跟蹤人們,以瞭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是否有所不同——未來的研究應該對此進行考察。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吉福德(Robert Gifford)表示,這項研究“應該在其他地方和其他人群中重複進行”,他沒有參與這項工作。

邱文彬說,這些發現可能仍然可以應用於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例如,他建議,關於這種現象的新聞報道可以包括對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的生動描述,並要求讀者想象體驗這些影響。邱文彬補充說,在當地科學博物館中進行氣候變化後果的虛擬現實演示將是研究付諸實踐的另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