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蘭花竊賊:病毒肆虐這種受歡迎的花卉 [幻燈片展示]

蘭花曾經是上流社會的專屬,如今已進入世界各地的家庭,但一種植物殺手病毒也隨之蔓延,困擾著苗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於像住在安大略省的攝影師科萊特·特里奧這樣愛好者來說,蘭花是一種癮。特里奧於 1999 年購買了她的第一株蝴蝶蘭,並精心培育了三年,才開出了第一朵粉紅色的花。成功讓她又買了很多,直到她有 25 株蘭花擠滿了她的窗臺。三月份,她發現她的收藏品葉子上出現了黃色斑點——這是一種病毒的明顯跡象,就像那些困擾蘭花產業的病毒一樣。
 
特里奧現在正努力挽救她買的第一株蘭花,但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戰鬥。“這對我來說是心理上的,”她說。“我很生自己的氣,買了更多的植物。”

不久前,只有極少數精英才在家中養殖蘭花。從熱帶地區採集而來的蘭花被運到其他氣候條件下後,缺乏生長所需的條件,幾乎不可能繁殖。但近幾十年來,種植者學會了如何克隆數千株相同的植物,並且圍繞這種花卉發展了一個產業。隨著種植者培育出越來越華麗的品種,銷量激增,使蘭花成為美國第二大暢銷盆栽植物(僅次於一品紅)。去任何一家家得寶商店,都會看到大膽綻放的紫色蘭花與成排的幹牆和門把手一起展示。即使是大城市的街角小店,也往往會擺放一兩株下垂的蝴蝶蘭作為禮物出售。

觀看蘭花的幻燈片


蘭花的受歡迎程度在春季展覽中達到頂峰,吸引了大量人群。上個月,它們奇異而色彩鮮豔的花瓣吸引了 11.7 萬人來到布朗克斯,參觀紐約植物園的絢麗展覽。另一群愛好者將在本月前往俄克拉荷馬城參加美國蘭花協會的會議。

隨著蘭花業務從 1996 年的 4700 萬美元躍升至每年 1.23 億美元,一批病毒一直困擾著蘭花溫室。“它正在毀掉這個行業,”新澤西州海王星市 Silva 蘭花公司的共同所有人約瑟夫·席爾瓦說。

已知有 30 種蘭花病毒,但當種植者說一種植物感染了“病毒”時,他們通常指的是兩種最流行的病毒之一:卡特蘭花葉病毒 (CMV) 或齒舌蘭環斑病毒 (ORSV)。這兩種病毒都不會引起任何明顯的跡象,但一旦蘭花感染了它們,植物就會開始衰弱——花朵更少,花期更短。然後,葉子上開始出現棕色斑點,花瓣出現斑駁和枯萎,植物最終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病毒不會在野生蘭花中自然傳播,野生蘭花透過產生數十萬個羽毛般輕盈的種子繁殖,這些種子都無法攜帶病毒。因此,傳播 CMV 和 ORSV 的唯一途徑是種植者自己。在某些情況下,粗心的生產者克隆了受感染的植物,並在不知不覺中出售了攜帶病毒的大量蘭花。更常見的情況是,工人用他們的剪刀傳播病毒。除非在每次修剪之間進行加熱或漂白,否則刀片就會像一個髒的注射器一樣發揮作用。

“蘭花種植者不加區別地分割植物,送給朋友,出售。一個受感染的植物很快就會感染數千個——不是透過空氣傳播,也不是透過昆蟲傳播,而僅僅是透過人類的繁殖,”佛羅里達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比爾·澤特勒說。

目前沒有關於病毒流行率的統計資料。但過去 20 年的研究表明,CMV 和 ORSV 的感染率驚人。1994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新加坡植物園中接受測試的蘭花中,有 50% 感染了病毒;1993 年在夏威夷種植的蘭花中,有 25% 感染了病毒;2005 年,來自世界最大出口國泰國切花蘭花中,有 65% 感染了病毒。

目前,至少有兩組蘭花科學家,一組在夏威夷,另一組在新加坡,已經開始嘗試透過基因工程培育出抵抗 CMV 和 ORSV 的品種。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王錫敏正在使用 RNA 干擾技術將病毒 RNA 拼接到植物的基因藍圖中。理論上,病毒特徵應該允許植物識別並消除潛在的感染。他希望到 2015 年將轉基因蘭花推向市場。

與此同時,自美國蘭花協會等行業組織將注意力放在這個問題上以來,全球種植者中的感染率可能有所下降。美國蘭花協會的營運長羅恩·麥克哈頓一直在努力平息有關病毒的謠言,因為在過去幾年中,種植者指責臺灣繼續傳播這種傳染病。作為最大的盆栽蘭花出口國,臺灣每年出口價值 2100 萬美元的蝴蝶蘭。“人們說這個行業充滿了病毒。這根本不是真的,”麥克哈頓說。

臺灣農業研究所前植物病理學負責人張錦安認為,要求無病毒蘭花是不合理的,因為現在的市場價格如此之低。“一個真正關心病毒的業餘愛好者可以直接去苗圃購買高品質的產品。對於從超市購買的消費者來說,可以接受一定比例的病毒。”這對那些精心打扮蘭花並最終感染其整個收藏的愛好者來說,幾乎不是安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