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懷孕母羊的研究表明,嵌入綿羊基因組中的病毒基因在該動物胎盤的生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結果加強了類似的病毒基因在小鼠和人體內起相同作用的論點。
高達 10% 的哺乳動物基因組由來自逆轉錄病毒的 DNA 組成,這些逆轉錄病毒將其 DNA 插入宿主基因組,有時會失去從細胞中脫出的能力。 大部分遺傳物質似乎是胡言亂語,但在人類中,有跡象表明一種病毒基因仍在發揮作用。 對產後胎盤的基因研究發現,一種曾經產生迴圈逆轉錄病毒(現已滅絕)的蛋白質包膜一部分的基因具有活性。 研究人員在小鼠、靈長類動物和綿羊的胎盤中發現了來自其他活躍病毒的包膜基因。 病毒基因產物導致培養的細胞像在胎盤中一樣融合在一起,這表明它們在這些不同的哺乳動物中發揮著相當大的生殖作用。
德克薩斯州 A&M 大學生殖生物學家托馬斯·斯賓塞和他的同事在 9 月 11 日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報告說,如果沒有動物病毒基因的活動,綿羊的妊娠實際上會失敗。 在妊娠的第八天,該小組給綿羊注射了旨在粘附和中和逆轉錄病毒 RNA 的 RNA 分子。 到第 16 天,胎盤發育不全,胚胎在第 20 天死亡。 該小組發現,原本會形成胎盤外層的細胞未能以正常的活力生長和增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斯賓塞說,結果表明逆轉錄病毒基因在靈長類動物和小鼠的繁殖中同樣重要。 他指出,這些哺乳動物群體中的每一個似乎都是獨立獲得其病毒基因的。 “它們可能增強了繁殖能力,動物變得依賴這些基因,”他說。 其他專家認為綿羊是研究病毒基因在人類生殖中作用的良好替代品。 塔夫茨大學逆轉錄病毒學家約翰·科芬說:“該系統為測試提供了一個實驗模型,這是我們在人類身上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