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格陵蘭島的峽灣,散佈著維京時代挪威前哨站的遺蹟,這些前哨站曾繁榮了不到 500 年,之後神秘地被廢棄。而現在,這種失落的文化正在經歷第二次消失,而這次是由氣候變化引發的。
根據週四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一項新研究,在格陵蘭島的所有考古遺址中,隨著北極變暖,挪威定居點面臨著最大的腐爛風險。該研究估計,到 2100 年,這些遺址中高達 70% 的有機物質可能會腐爛。
即將消失的是對儲存異常完好的材料的獨特記錄:頭髮、紡織品、人類和動物骨骼、木材、獸皮、皮革。隨著土壤變暖和無霜期的增加,微生物會侵蝕這些脆弱的有機物,只留下腐爛物。丹麥國家博物館高階研究員、主要研究作者約根·霍勒森說,這些變化已經在格陵蘭島首都努克附近發生。“在這裡,我們有一些遺址,我們知道他們在 40 年前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大量的骨骼——但今天我們看不到剩下多少了,”他說。“曾經有骨骼,但現在只剩下這種細顆粒狀的糊狀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涉及到整個北極地區,”阿拉斯加大學費爾班克斯分校的考古學家安妮·詹森說,她負責挖掘阿拉斯加北坡的遺址。詹森曾與霍勒森合作撰寫一篇綜述論文,該論文於去年發表在《古代》雜誌上,內容是關於即將到來的破壞,但她沒有參與目前的研究。她說,這項新研究和類似的工作可以幫助考古學家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哪些遺址需要趕緊挖掘,哪些遺址只能放棄。
學生和科學家們正在調查在挪威遺址伊菲亞塔菲克(左圖)發現的材料。其中一項發現是這件手工雕刻的骨尖(右圖)。圖片來源:羅伯託·福圖納丹麥國家博物館
考古損失
隨著北極變暖,考古遺址面臨多重威脅。海岸侵蝕和海平面上升可能會淹沒遺址。茂密的植被會掩蓋考古遺址的地面痕跡,樹根會穿透並擾亂考古層。最後,溫暖土壤中的微生物會變得更加活躍,吞噬長期儲存下來的有機物質。
這項新研究的重點是最後的風險。霍勒森和他的同事在努克地區的五個考古遺址設定了自動氣象站,收集了兩年資料。他們還從七個遺址採集了數十個土壤和土壤有機物樣本,這些遺址從海邊向東延伸至內陸冰蓋,跨越 120 公里(75 英里)。這些遺址不僅限於公元 985 年至公元 1350 年間存在的挪威定居點;還包括薩卡克文化(公元前 2500 年至公元前 800 年)、多塞特文化(公元前 300 年至公元 600 年)和圖勒文化(公元 1300 年至現代)的遺址。
研究人員對這些樣本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從孔隙率到導熱能力。他們還測試了土壤中的有機物在不同溼度和溫度條件下腐爛的速度。然後,他們將這些資訊輸入到通常用於預測融化永久凍土引起的土壤變化的計算機模型中。
結果表明,如果氣溫升高 2.5 攝氏度或 5 攝氏度,這些遺址將損失 30% 到 70% 的有機物質。霍勒森說,挪威維京時代的遺址處於損失範圍的頂端,因為它們位於內陸,那裡的土壤乾燥。乾燥的土壤使微生物更容易獲得氧氣,從而使其更活躍。研究人員估計,維京遺址中 35% 的有機物質可能在短短 30 年內消失。
嚴峻的優先排序
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的考古學家道格拉斯·博倫德說,這種損失將是對維京人研究的打擊,他研究維京時代對北大西洋的殖民,但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博倫德解釋說,格陵蘭島在維京世界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儲存了頭髮、紡織品、動物骨骼和其他脆弱的材料。他說,其中一些材料為我們瞭解社會的某些方面打開了視窗,而這些方面在其他情況下是看不到的。例如,紡織品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持久儲存的女性勞動成果之一。
博倫德補充說:“當我們失去某些型別的材料,尤其是像有機物這樣的材料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抹去某些型別人群的經歷。”古代 DNA 分析等尖端技術還可以揭示大量關於人們如何遷徙和融合的資訊。他說,現在是與時間賽跑,將這些工具應用於格陵蘭島的有機物。
然而,霍勒森指出,在破壞發生之前,不可能挖掘格陵蘭島已知的 18 萬多個考古遺址。他說,俄羅斯、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遺址都面臨著類似的損失——即使考古學家能夠拯救一切,世界上也沒有足夠的博物館空間來儲存它們。
霍勒森和他的團隊現在正致力於將他們新的土壤資訊與關於海岸侵蝕和植被破壞的資料相結合,從而為格陵蘭島制定全面的風險評估,以便考古學家可以開始確定優先事項。但在北極考古學家中,已經有一種哀悼的情緒。
詹森說:“這是人們的文化遺產,他們正在失去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