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毒蛇蔓延至脆弱社群

隨著毒蛇遷移到毫無準備的國家,致命蛇咬可能會激增

African green bush viper in a tree with open mouth

非洲綠叢林蝰蛇(Atheris squamigera)。

Mark Kostich/Getty Images

從海洋中向兩極移動的魚類,到向山坡上方移動的山地鳥類和青蛙,全球各地的動物都被不斷上升的氣溫所迫,不得不離開它們歷史悠久的棲息地,去尋找它們長期適應的條件。新的研究警告說,氣候變化正在將毒蛇趕出它們通常的生態系統,進入新的、毫無準備的地區,在那裡它們將構成更大的公共健康威脅,這種情況也加入到這份名單中。

在最近發表於《柳葉刀-行星健康》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氣候模型與各種毒蛇物種當前棲息地的資料相結合,預測它們可能開始移動的地點和時間。研究結論指出,如果人們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到2070年,許多蛇類物種將失去它們的棲息地,並轉移到目前沒有它們的地方。

這種移動大多將發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某些地區——這些地區已經擁有世界上最高的蛇咬事件發生率和死亡率。 將看到來自鄰國物種數量增加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緬甸和尼日(估計各有四種新物種)以及尼泊爾和奈米比亞(各有三種)。“有些地方將擁有更適合蛇類生存的氣候條件,”巴西塞爾希培聯邦大學的生態學家、研究合著者巴勃羅·阿里埃爾·馬丁內斯說。他和他的團隊發現,熱帶稀樹草原、草原和沙漠將增加毒蛇物種,而熱帶雨林將減少一些。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三種蝰蛇物種——Bitis rhinocerosVipera aspisVipera ammodytes——預計將覆蓋最多的新棲息地。這些蛇通常棲息於植被有限的乾燥、岩石地區,並且偏好農業用地而不是森林。隨著農業擴張以及氣溫變得更加溫暖和乾燥,這些物種很可能在農村社群附近找到更合適的棲息地。

孟加拉國、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的農村社群,蛇咬傷已經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隨著新的蛇類物種遷入,這些社群正面臨風險。

Graphic lists countries that are projected to gain new venomous snake species by 2070 and shows symbols indicating number of species, color coded by current country income level.

熱帶醫學專家阿布·費茲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蛇咬傷工作組聯合主席,他解釋說,孟加拉國的農村地區(他的家鄉)更容易受到傷害,因為人們的謀生方式。“人們在田間勞作、在房屋周圍以及晚上睡在簡陋房屋的地面上時,都面臨風險,”他說。該國每年約有40萬人被蛇咬傷,其中95%的事件發生在農村社群。* 醫療基礎設施薄弱、交通問題和合格臨床醫生的短缺加劇了這個問題。“農村醫院的醫生害怕使用抗蛇毒血清[因為缺乏指導],並且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抗蛇毒血清]培訓,”費茲補充道,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巴基斯坦、印度和巴西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同時還依賴傳統治療師和未經證實的草藥療法。

大多數蛇毒由多種有毒物質組成,這些物質可以液化身體組織並破壞器官,麻痺呼吸和其他關鍵系統或引起內出血。毒液型別的混合物在物種內部和物種之間都不同,這意味著醫療專業人員需要針對特定物種的特定抗蛇毒血清。但是,製造抗蛇毒血清是艱鉅而具有挑戰性的;它通常涉及將少量毒液注射到馬或綿羊等動物體內,然後提取它們產生的抗體——而生產取決於毒液的供應,毒液必須手工從致命且有時稀有的蛇身上提取。

症狀發作時間的高度可變性也使情況變得複雜。例如,在被坑蝰蛇咬傷後,咬傷部位的紅腫可能需要30分鐘到一個小時才會出現。但是黑曼巴蛇咬傷可在短短20分鐘內致命。護理人員需要知道他們在每個蛇咬傷病例中有多少時間。

一些最容易受到新蛇種影響的社群也可能是最沒有準備的。“蛇種沒有政治障礙,但抗蛇毒血清的可用性取決於國家,”馬丁內斯說。大多數國家儲備的抗蛇毒血清是針對國內常見的物種,並且可能缺乏針對新引入蛇類的毒液混合物的有效解毒劑。

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也可能使問題更加嚴重。先前在東南亞的研究表明,季風季節期間蛇咬傷事件增加;這是因為蛇和人都會尋找遠離洪水的地方避難,並且更有可能相遇。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洪水,蛇咬傷的風險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儘管這些對人類構成威脅,但研究人員強調,毒蛇作為老鼠和昆蟲等動物的捕食者,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一些僅在毒液中發現的化合物具有與蛇咬傷無關的潛在醫療用途,例如具有抗癌潛力的細胞毒素或可用於降壓藥的蛋白質。德國綜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博士後研究員、這項新研究的合著者塔莉塔·阿馬多說,如果這些蛇完全消失,“我們最終會失去一群從人類角度來看具有價值、經濟和藥理學價值的生物。”

但費茲指出,很少有社群會看到致命蛇類湧入的任何好處,這就是為什麼教育社群和提供更多資源是朝著緩解恐懼和讓人們做好準備邁出的重要一步。“這不僅僅是擁有抗蛇毒血清,”他說,還包括培訓衛生工作者,開展社群主導的預防運動以及改善醫療設施。阿馬多補充說,維護更新的抗蛇毒血清和預防策略資料庫對於幫助社群在蛇襲擊時迅速採取行動至關重要。“中毒將會發生,”她說。“什麼能阻止人們受到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將是當地的預防。”

*編者注 (2024年5月15日):此句在釋出後經過編輯,以更正對每年在孟加拉國咬傷 40 萬人的蛇的型別的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