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普通人不會想被吸血蝙蝠咬傷。但是,這種動物的唾液有一天可能會為一些中風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機會。根據《中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今天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種有效的溶栓物質,與目前的藥物相比,它可以幫助更多的患者。
科學家在十多年前就鑑定出這種具有醫學前景的蝙蝠化合物,一種稱為去纖酶或DSPA的酶。這種物質的真正功能——稀釋吸血受害者的血液,使其自由流動,以便蝙蝠進食——也使其成為治療中風的候選藥物。在缺血性中風期間,一個或多個血栓會阻塞大腦的血液供應。之前的研究表明,當暴露於纖維蛋白(一種構成血栓框架的不溶性蛋白質)時,DSPA比目前 FDA 批准的溶栓藥物 rt-PA 更具活性。由於 rt-PA 也可能導致腦損傷,因此必須在中風發作後三小時內給藥,因此僅適用於少數患者。為了測試 DSPA 對腦細胞的影響,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 Robert L. Medcalf 及其同事將 DSPA 和 rt-PA 都注射到小鼠的大腦中。他們發現 DSPA 攻擊纖維蛋白,但對已知會促進腦損傷的兩種腦受體沒有作用。因此,科學家們認為,DSPA 可以在中風發作後長達九小時給藥,而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美國中風協會諮詢委員會的 Larry Goldstein 警告說,儘管結果令人鼓舞,但該研究主要側重於毒性。“這種方法是否能證明在改善中風結果方面是安全有效的,還需要進一步的測試。”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資料,DSPA 的人體試驗目前正在歐洲、亞洲和澳大利亞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