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卿約翰·克里週末與中國和日本簽署了氣候變化協議,使他在美國參議院倡導的這一問題成為他首次亞洲之行的核心。
兩項合作宣告都強調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務實措施,並且大多忽略了有爭議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和中國之間的協議——該協議承諾“樹立能夠激勵世界的強大榜樣”——具有重大進展的潛力,將世界最大的兩個排放國置於認真開展清潔能源工作的中心。
克里在北京的一個清潔能源研討會上警告說,氣候變化發生的速度比科學家20年前預測的要快,並表示美國和中國尤其有責任控制溫室氣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中國和美國代表著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我們代表著世界最大的兩個能源消費國,我們代表著全球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因此,如果說有兩個國家帶著採取行動的迫切需要來到這個談判桌前,那就是我們,”克里說。
“美國和中國決定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無論我們共同採取什麼能源倡議……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都將向世界發出訊號,表明我們對這個問題有多麼認真,”他說。
憂思科學家聯盟的戰略與政策主管奧爾登·邁耶表示,該協議“提高了人們的期望,即美國和中國都將有力地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但是,邁耶補充說,“當然,真正的考驗將在於兩國在未來三個月內製定的‘大規模合作行動’的細節。”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美國和中國將氣候變化列入七月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高級別會議的議程。
關注短期汙染物和建築效率
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託德·斯特恩將領導氣候變化工作組參加對話,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合作。
兩人的職責是“確定具體合作行動的新領域,以促進綠色和低碳經濟增長,包括酌情透過公私合作伙伴關係。”與此同時,美國和日本同意就一系列氣候問題舉行新的雙邊會談。
這些協議是在主要經濟體論壇會議幾天後達成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恰好也是最大的排放國)的領導人在會議上宣佈,他們將建立一個圍繞建築效率的自願聯盟。
這項努力是國務院一直在考慮的眾多“替代機制”之一,旨在鼓勵各國真正減少排放,同時避免聯合國氣候談判中令人頭疼的責任問題(氣候新聞專線,2月25日)。
最初對建築物的關注可能仿照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該聯盟側重於減少甲烷和氫氟碳化物等所謂的短期氣候汙染物的協議。國務院表示,這些努力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進一步充實”,並將“作為對聯合國氣候公約的補充”。
批評人士認為,建築效率不太可能像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膽新方法那樣引起公眾的想象。但支持者認為,與環境團體非常歡迎的議題(如取消化石燃料補貼)不同,關於建築效率的協議實際上在政治上是可行的。
與此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提高建築效率可能會對排放產生巨大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資料,建築物導致了全球30%的氣候變化,並消耗了全球40%的能源。
氣候政策倡議組織(CPI)今天釋出的一份重要新報告也指出,建築效率是一個適合國際合作的領域,但並非沒有問題。雖然一些國家在供暖、製冷和照明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電器和電子產品等新的能源消耗大戶“在中國已經完全抵消了效率的提高,並且幾乎平衡了歐洲的效率提高。”根據該研究,在美國,建築效率的提高剛剛趕上樓面面積增長放緩的步伐。
“不需要國際條約”的解決方案
但該研究今天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布,它也為探索其他聯合氣候政策奠定了基礎。作者認為,瞭解美國、中國、印度和巴西等主要排放國如何以及為何制定能源政策,應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談判代表設計新的全球協議提供資訊。
他們認為:“世界已經擺脫了持續氣候談判所依據的期望,但談判卻沒有。” “幾乎沒有理由相信發展中國家願意在某種相對統一的公式中承擔目標,更沒有理由相信大量資金將從陷入困境的發達經濟體轉移到新興的發展中國家。”
但是,他們指出,“雖然國際氣候談判可能目前仍陷於舊的模式,但氣候政策活動已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家和地方層面向前發展,通常是出於經濟和其他形式的自身利益的驅動。”
克里認為,經濟上的自身利益應該更加激勵美國和中國等國家。他認為,6萬億美元的全球能源市場是“地球表面有史以來想象的最大的市場”,而且還在不斷擴大。他說,去年,中美之間的能源交易額接近90億美元。
克里說:“那些今天看到這種未來,並開始尋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和受控化石燃料燃燒的人,將真正走在定義未來經濟的前沿。”
雖然他沒有詳細談論主要經濟體論壇倡議,但克里也認可了建築效率措施,稱它們是“可以透過行政決定完成的事情。它們不需要國際條約。”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新聞專線。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