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ECOtality Inc. 的高管在 2009 年相信,當插電式電動汽車在今年開始進入市場時,他們的電池充電技術將成為贏家。 但由於債務遠遠超過收入,這家舊金山公司需要立即的財政支援才能留在遊戲中。
幫助來自中國,透過一家中國公司當年 200 萬美元的投資。 作為回報,這家中國公司獲得了在其國內和亞洲其他市場製造和銷售 ECOtality 充電器的權利。 這種關係是美國清潔能源技術與中國資本和市場之間複雜聯絡的一個例子,這將是本週由奧巴馬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華盛頓領導的 美中峰會 的主題。
喬治城大學的喬安娜·劉易斯在為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撰寫的最新中國環境活動評估報告中評論說,這種關係同時具有爭議性和合作性。
美國聲稱中國正在非法補貼其風電裝置製造商,實際上將美國和其他外國供應商排除在其蓬勃發展的市場的關鍵部分之外。 奧巴馬政府已將爭端提交世界貿易組織進行裁決。 然而,美國官員和美國評論員注意到,在 12 月份舉行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會議期間,關於風力渦輪機技術的爭端取得了進展。
能源部負責政策和國際事務的助理部長戴維·桑德羅表示,本週會議的一個重點將是清潔能源合作。“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我們在尋找氣候解決方案方面有許多共同利益,”他說。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主席羅伯特·卡普表示,他認為美國公司已經為本週儲備了新的清潔能源專案公告。
合作研究將獲得進一步推動
在政府層面,過去一年,兩國一直在實施一項 1.5 億美元的能源合作研究中心聯合計劃,其中包括西弗吉尼亞大學的碳捕獲和封存研究、密歇根大學的電動汽車研究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建築效率研究。 桑德羅說,該計劃將在本週獲得進一步推動。
“我們專注於保護美國的利益,但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相互學習,”他說。
劉易斯指出,正在進行的其他高級別技術合作夥伴關係包括美中清潔能源科技合作指導委員會、美中電動汽車倡議和美中可再生能源夥伴關係。
但是,她補充說,“儘管美國和中國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領域簽署了長長的官方雙邊協議清單,但在成功實施商定的活動方面仍然面臨許多挑戰”,首先是不穩定的資金。“美國和中國在全球經濟市場中日益激烈的競爭關係也阻礙了合作,”劉易斯在最近出版的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系列》第 11 期中說。
她說:“顯然,要建立對美中清潔能源合作至關重要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世界需要這種合作。”
作為風能和核能增長最快的市場,以及太陽能元件的領導者,並且承諾擴大電動汽車和煤電廠的碳捕獲,中國是具有全球抱負的美國清潔能源公司應該去的地方。
北京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區主任鄒驥表示:“當然,我們應該找到一些中間地帶,使其實現雙贏。” “有些人認為現在中國的[清潔]技術已經很先進了,但這取決於情況。”
“在製造業方面,中國取得了巨大進步,但在研發和設計方面,中國仍然非常薄弱。” 他說,美國和中國可以在聯合研發方面進行合作,並在中國擴大技術規模,因為中國的成本較低。
對中國“非常強硬的博弈”的擔憂
但是,如果進入中國市場與美國領先技術的流失有關,那麼未來美國在清潔能源開發領域的領導地位的希望——能源部長朱棣文的首要任務——可能會被抹殺。
美國進步中心網站上妮娜·哈奇吉安在對美中問題進行概述時表示:“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但它仍然對美國商品和服務維持著重大壁壘。”
卡普認為,儘管兩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貿易摩擦正在改善,但他說,仍然存在嚴重問題。
“在許多商業談判中,中國人在試圖用市場準入換取技術方面玩弄非常強硬的博弈,而美國公司總是面臨著他們願意在多大程度上放棄的問題,就皇冠上的寶石或其他先進技術而言……以換取在中國賺錢的機會,”卡普說。“中國人不是聖人,他們玩……非常強硬的博弈,”他上週告訴記者。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一個專家組去年釋出的一份報告批評了中國最近的反壟斷法,該法禁止外國跨國公司在華“濫用”智慧財產權,這是中國“自主創新”戰略的一個要素。
報告稱,該政策迫使外國公司轉讓其技術,以換取進入國家主導的市場。“中國也可能利用標準制定過程來迫使跨國公司轉讓標準中隱含的技術,否則將面臨不合規的法律後果,”報告補充說。
由馬里蘭大學前校長 C.D. “丹”·莫特 Jr. 和 BAE Systems 資訊科技公司高管、國家情報委員會前主席約翰·甘農領導的委員會團隊的報告總結說:“雖然仍然籠罩著懷疑,並受到挫折的干擾,但當今美中關係的更廣泛趨勢從根本上說是積極的。”
卡普說,技術轉讓問題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在於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這一點上,”他說,“結論尚未確定。”
案例研究表明需要謹慎
每個美中清潔技術合資企業似乎都有其自身的故事和獨特的問題。 例如,美國領先的太陽能公司第一太陽能在 2009 年 9 月因其與中國官員達成的在內蒙古建設 2,000 兆瓦光伏能源專案的協議而成為頭條新聞。
一年多過去了,該專案仍未啟動。 在中國能源公司的壓力下,中國官員尚未批准一項上網電價補貼,以補貼太陽能發電廠的電力成本。
第一太陽能發言人艾倫·伯恩海默說:“在這種情況發生之前,進行承諾並承擔此類專案的風險是不經濟的。”
當該專案宣佈時,一位中國當地官員表示,希望有一家當地工廠生產第一能源太陽能電池,該電池基於一種先進的——並且受到嚴密保護的——技術,該技術採用碲化鎘薄膜作為光伏材料。
伯恩海默說:“毫無疑問,中國人很樂意讓我們在那裡建立製造工廠,與我們的技術合作,並獲得使用它的經驗。”
“沒有承諾在中國設立製造工廠,”伯恩海默說。“我們只討論了太陽能發電廠的建設……我們對最終是否可能涉及製造業持開放態度……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第一太陽能的研究和測試在其位於俄亥俄州的工廠進行。 他補充說,蒙古專案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最有可能在第一太陽能位於馬來西亞或越南的工廠生產,但這不會導致向這些國家進行技術轉讓。“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對任何人這樣做。 我們的製造工藝是我們技術優勢的皇冠上的寶石。”
保護“皇冠上的寶石”
ECOtality 公司官員及其公開宣告稱,ECOtality 在其與中國合作伙伴的關係中也劃出了一條謹慎的界限。
該公司在喬治·W·布什政府執政期間投資了氫動力汽車的研究,當該計劃被奧巴馬政府縮減後,ECOtality 將其努力轉向電動汽車充電,它在該領域擁有其為航空公司生產的裝置的基礎。
深圳國充投資有限公司 200 萬美元的投資來得正是時候。 在 2009 年 7 月宣佈投資一個月後,ECOtality 贏得了能源部 9980 萬美元的刺激資金——後來增加到 1.14 億美元——為其日產 Leaf 和雪佛蘭 Volt 插電式汽車供應 15,000 個 Blink 充電器,這些汽車構成了美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先鋒。
該公司本月獲得了瑞士能源技術巨頭 ABB 驗證性的 1000 萬美元投資,並將在其充電器產品中使用 ABB 電子產品。
ECOtality 副總裁奇普·裡德表示,能源部專案的充電器將在美國由一家領先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製造。“我們正在花費大量資金在美國加快製造業發展。 這不是我們想要放棄的東西。”
但 ECOtality 認為其充電器是剛剛開始形成的全球市場中的競爭者。 深圳國充投資有限公司是兩家合資企業的大股東,這兩家合資企業將在中國建設和銷售充電器,並將其出口到亞洲市場。 裡德說,ECOtality 在合資企業中處於少數地位,其中包括美國公司控制的許可協議下的技術轉讓。
裡德說,ECOtality 最強大的智慧財產權地位——其皇冠上的寶石——不在於製造,而在於控制客戶充電操作、車輛介面、計費以及可能與電網連線的後端軟體和電子裝置。 他說,這些可能會因國家/地區而異。
“我們必須考慮到我們擁有高質量的產品,而不僅僅是低成本的產品。 這將在我們採購零部件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