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ian Switek,來自自然雜誌
早在侏羅紀時期,超過1.5億年前,原始跳蚤就已進化出吸食恐龍血液的能力。在中國發現的一組儲存完好的化石揭示了這種潛在的宿主-寄生蟲關係。
如今,被稱為跳蚤的各種寄生昆蟲經常侵擾哺乳動物和鳥類。但人們對其起源知之甚少。跳蚤化石記錄主要由過去 6500 萬年間的現代物種組成,而來自白堊紀時期(1.45 億至 6500 萬年前)的疑似跳蚤的身份一直備受專家爭議。但勞倫斯堪薩斯大學的古昆蟲學家邁克爾·恩格爾及其同事現已將這種寄生蟲的歷史至少延長了 6000 萬年。他們的研究成果於今日在《自然》雜誌線上發表。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恩格爾及其合著者研究了來自兩個地點的九個跳蚤標本:分別是中國道虎溝 1.65 億年前的侏羅紀地層和黃板集溝 1.25 億年前的白堊紀地層。 這些昆蟲與我們現在所知的跳蚤不太一樣。 現代跳蚤的長度範圍為 1 至 10 毫米,而侏羅紀和白堊紀物種的長度在 8 至 21 毫米之間。 恩格爾說:“就跳蚤而言,這些都是體型龐大的昆蟲。”
但史前物種的不同之處不僅僅在於體型。 侏羅紀和白堊紀跳蚤缺乏現代物種彈簧般的腿和跳躍的特化能力,並且它們的虹吸式口器是佈滿鋸齒狀突起的盔甲結構,這與現代跳蚤光滑的顎部不同。
恩格爾說,這些特徵與跳蚤生活方式的關係很難確定,但它們可能表明這些跳蚤是伏擊專家,它們透過“躲藏在邊緣,然後爬到宿主身上短暫進食,然後再迅速逃離”來捕獲食物。
那些宿主是什麼又是另一個問題。 恩格爾說:“對於刺穿早期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皮膚來說,這些口器絕對是過度殺傷性的。 看起來它們似乎是專門用來對付一些厚實的皮膚,例如恐龍的皮膚。”
科瓦利斯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古昆蟲學家喬治·波伊納同意,如果沒有跳躍的腿,跳蚤“將不得不爬行或奔跑才能找到宿主”。 他補充說,“它們可能襲擊了恐龍或翼龍。”
但也許唯一確定的方法是找到在捕食恐龍時被捕獲的跳蚤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