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物理學家團隊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證據,證明我們的宇宙可能只是一個巨大的投影。
1997年,理論物理學家胡安·馬爾達西那提出,一個大膽的宇宙模型——引力產生於無限薄的、振動的弦——可以用已建立的物理學重新解釋。數學上覆雜精細的弦世界,存在於九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中,僅僅是一個全息圖:真正的作用將發生在一個更簡單、更扁平的宇宙中,那裡沒有引力。
馬爾達西那的想法讓物理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方法,可以將流行但仍未被證實的弦理論放在堅實的基礎上,並因為它解決了量子物理學和愛因斯坦引力理論之間明顯的矛盾。它為物理學家提供了一塊數學上的羅塞塔石碑,一種“對偶性”,使他們能夠在兩種語言之間來回翻譯,並解決在一個模型中似乎棘手的問題,反之亦然。但是,儘管馬爾達西那的想法的有效性幾乎一直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但嚴格的證明仍然難以捉摸。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arXiv知識庫上釋出的兩篇論文中,日本茨城大學的百武慶文和他的同事們現在提供了,如果不是實際的證明,至少是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馬爾達西那的猜想是正確的。
在一篇論文中,百武計算了一個黑洞的內能、其事件視界的位置(黑洞與宇宙其餘部分之間的邊界)、其熵以及基於弦理論預測的其他性質,以及不斷湧現和消失的所謂虛粒子的影響。在另一篇3論文中,他和他的合作者計算了相應的無引力低維宇宙的內能。這兩個計算機計算結果相符。
“這似乎是一個正確的計算,”馬爾達西那說,他現在在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高等研究院,並沒有參與該團隊的工作。
政權更迭
馬爾達西那補充說,這些發現“是測試量子引力和絃理論中許多有趣想法的一種方式”。他指出,這兩篇論文是日本團隊在過去幾年中發表的一系列文章的頂峰。“整個系列論文非常好,因為它在沒有解析測試的領域測試了宇宙的對偶[性質]。”
“他們已經透過數值方法證實了,也許是第一次,我們相當肯定必須是真實的,但仍然是一個猜想——即某些黑洞的熱力學可以從一個低維宇宙中重現,”斯坦福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倫納德·薩斯金德說,他是最早探索全息宇宙思想的理論家之一。
馬爾達西那指出,日本團隊探索的兩個模型宇宙都不像我們自己的宇宙。擁有黑洞的宇宙有十個維度,其中八個維度形成一個八維球體。較低維度的、無引力的宇宙只有一個維度,其量子粒子動物園類似於一組理想化的彈簧或諧波振盪器,彼此連線在一起。
然而,馬爾達西那說,這兩個看似截然不同的世界實際上是相同的數值證明,給了我們希望,我們宇宙的引力特性有一天可以用一個更簡單的宇宙,純粹用量子理論來解釋。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3年12月10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