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可能並非平坦,而是彎曲的

宇宙遺留輻射中的異常現象可能與宇宙平坦的證據相矛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對稱的宇宙中:這是宇宙學家透過研究大爆炸遺留輻射的詳細結構所學到的教訓。現在,兩位宇宙學家表明,這些資料與一個略微彎曲、類似於馬鞍的宇宙是一致的。如果他們的模型是正確的,它將推翻長期以來認為宇宙是平坦的這一觀點。

在宏大的尺度上,美國宇航局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對宇宙微波背景(CMB)進行的精確測量,在2004年首次暗示了不對稱性。一些專家想知道這一發現是否是一個系統誤差,當美國宇航局探測器的後繼者,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探測器以更高的精度再次繪製CMB時,該誤差將被糾正。但是,今年早些時候公佈的普朗克的結果證實了這種異常現象。

為了解釋這些結果,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安德魯·利德爾和瑪麗娜·科爾特斯現在提出了一個宇宙暴脹模型——一個假設的大爆炸後快速膨脹時期,宇宙在很短的時間內增長了許多數量級。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簡單的暴脹理論認為,宇宙是平坦的,其膨脹是由一個被稱為暴脹子的單一量子場驅動的。在這個模型中,暴脹子有兩個作用:它觸發超膨脹,併產生微小的密度波動,這些波動擴大成為星系的種子。

但是,這個版本的暴脹無法解釋宇宙的不對稱性,除非將其視為統計上的偶然事件——類似於,例如,一個公平的硬幣在1000次拋擲中出現正面次數遠多於反面的情況。利德爾說,如果CMB異常不是偶然事件,它們可能會為早期宇宙的詳細結構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視窗。

在他們本週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中,利德爾和科爾特斯對暴脹進行了調整。像他們之前的許多理論家一樣,他們呼叫了第二個量子場——彎曲子——來設定早期宇宙的原始密度波動,從而將暴脹子限制為僅驅動超膨脹時期。

研究人員表明,如果空間在大尺度上具有輕微的負曲率,那麼彎曲子場將產生觀察到的不對稱密度波動。這意味著,如果在空間中“繪製”大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之和將小於180度。(在平坦的宇宙中,角度之和將正好為180度,而在正彎曲的宇宙中,它們的角度之和將大於180度。)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理論家艾德麗安·埃裡克塞克說,作者的工作是第一個從第一原理解釋不對稱性的工作,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在利德爾和科爾特斯提出的場景中,CMB的不對稱性將源於彎曲子場中編碼的宇宙非常大尺度上的不均勻性。2008年,埃裡克塞克和她的同事提出了類似的機制。然而,該模型並沒有呼叫負彎曲的宇宙。

雖然大量的觀測表明宇宙確實是平坦的,但最新模型預測的CMB資料中的偏差——作者承認這仍然是推測性的——可能足夠小,以適應普朗克衛星的測量所施加的限制,利德爾說。然而,未來進行的更高精度的測量實驗可能會確定誰是對的。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這篇文章於2013年9月20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