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海鮮愛好者都鸚鵡學舌般地重複著流行的觀點,即魚類和甲殼類動物沒有痛覺。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可能有痛覺,揭示它們的神經系統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而我們自身對疼痛的意識可能比我們懷疑的更古老。[有關疼痛的更多資訊,請參閱此處開始的特別部分here。]
普渡大學的約瑟夫·迦納及其在挪威的同事報告說,金魚對疼痛的反應方式表明,這些動物確實有意識地體驗疼痛,而不僅僅是以反射的方式做出反應——例如,當一個人踩到釘子後會縮回(在意識到感覺之前就猛地縮回)。在這項研究中,生物學家發現,注射了鹽溶液並在測試水箱中暴露於疼痛熱度的金魚,當放回它們的家用水箱時,會在一個地方“徘徊”。迦納將此標記為“恐懼、迴避行為”。他說,這種行為是認知性的,而不是反射性的。其他魚類在接受了阻止疼痛影響的嗎啡注射後,沒有表現出這種恐懼行為。
儘管迦納的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符,這些研究初步表明魚類有痛覺,但一些專家仍然不相信這種反應不是一種本能的逃生行為。儘管如此,這項新研究引發了倫理方面的擔憂。“如果我們要用動物做實驗,並且我們要用動物作為食物,那麼瞭解我們的行為對這些動物的後果就非常重要,”迦納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注意:本文最初以標題“水下痛苦?”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