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有影響力的頭腦

在“假新聞”世界中,神經科學家塔莉·沙羅特解釋了什麼能說服人們,什麼不能

神經科學家塔莉·沙羅特。

邁克爾·萊恩斯塔

人們很容易說我們生活在“影響力時代”,當然每個時代都是“影響力時代”——我們的時代只是被社交媒體極大地推動了。倫敦大學學院情感大腦實驗室的創始人兼主任塔莉·沙羅特著手研究影響力背後的神經科學。為什麼有些事情會改變我們的觀點,而另一些事情卻讓我們無動於衷?她的書《有影響力的頭腦》是對這些和其他難題的探索。她回答了《心靈 Matters》編輯加雷思·庫克提出的問題。

為什麼提供證據並不總是能說服人們?
當證據已經符合你的世界觀時,它往往非常具有說服力,但當它與你先入為主的觀念不一致時,說服力就會降低。這是因為資料是根據我們已經相信的東西(認知科學家稱之為“先驗”)來評估的。事實上,這是一種合理的方法。例如,如果我告訴你我看到一隻粉紅色的大象在天空中飛翔,你可能會認為我在撒謊或精神錯亂——你應該這樣認為。平均而言,當你遇到一條與你確信的世界觀相矛盾的資料時,這條資料實際上是錯誤的。因此,新證據與你的信念相差越遠,就越不可能改變它。這種改變我們信念的方法是有道理的。然而,這個過程的一個副作用是,強烈的觀點很難改變,即使它們是錯誤的。

然而,有一種情況下,人們會接受新資訊,即使它與他們已經相信的相矛盾——當新資訊正是你想聽到的時。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例如,早在2016年8月,瑞安·麥凱和本·塔平詢問了900名美國公民,讓他們指出他們認為誰會贏得總統選舉。研究人員還詢問了人們希望誰贏——一半人希望特朗普贏。大多數特朗普支持者和克林頓支持者都認為克林頓會贏。然後,出現了新的民意調查預測特朗普會獲勝,每個人被再次要求指出他們認為誰會贏。新的民意調查是否改變了人們對未來結果的預期?確實如此。但這主要影響了特朗普的支持者——他們對新資訊感到欣喜。克林頓的支持者只是略微改變了他們的預測,許多人選擇完全忽略資料。

當我們收到不想聽到的資訊時——無論是與政治相關,還是醫生警告我們飲酒的危害,或者是關於我們自己的負面反饋——我們的直接反應是試圖將它合理化、打折扣或完全忽略它。

我們如何才能突破這種阻力?
當涉及到改變你對資訊的反應時,意識可以幫助你。當你發現自己駁回負面反饋或說服自己你的批評者不懂時,請暫停一下並重新評估。負面資訊中是否可能存在價值,你能否利用它來改進?

當涉及到向他人傳遞你的資訊時,請考慮你是否可以重新構建提供的資訊,以突出進步的可能性而不是衰退的可能性。需要明確的是,這並不意味著要粉飾你想說的話。例如,如果你需要批評某人的工作,不要軟化批評——清楚地傳達問題。然而,現有問題可以透過兩種方式傳達:要麼說明需要糾正什麼才能產生好作品,要麼說明不稱職:第一種方法會減少阻力,從而更有效。

在人們如此關注我們公共辯論狀態的時代,參與這種工作一定很有趣。我想知道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我擔心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我們所知道的關於人類偏見的一切——從眾、過度自信等等——表明,網路上豐富的資訊和觀點會導致錯誤資訊、錯誤信念和兩極分化。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們現在可以在網上找到支援我們希望的任何觀點或意見的資訊,這使我們對自己的觀點更加自信,更不願意改變。

在一項研究中,安德烈亞斯·卡佩斯和我以及其他研究人員要求志願者成對進入實驗室,並在他們一起做決定時同時掃描他們在兩個核磁共振掃描器中的大腦。我們發現,當兩人意見一致時,每個人的大腦活動都準確地反映了對方的觀點。因此,當兩個人意見一致時,他們對決策的信心會顯著增加。然而,當他們意見不一致時,他們的大腦對另一個人提供的資訊變得不那麼敏感。事實上,看起來大腦,用比喻來說,是在關閉。這就是網路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人們會對同意他們的人做出回應,駁回那些不同意的人(有時是惡毒地駁回),結果是升級。

你有什麼改善現狀的建議嗎?
總的來說,為了保護我們在網上免受假新聞、網路暴力和冒犯性資訊等侵害,需要更多的監管。法律法規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並且需要制定懲罰措施來阻止人們的這種行為。例如,今天在法律上允許在社交媒體上使用別人的照片作為你的個人資料照片,然後釋出種族主義評論,給人留下照片中的人是這些評論的幕後黑手的印象。法律允許在任何討論論壇和社交媒體網站上留下冒犯性的性評論。網站需要承擔責任並做出改變。

順便說一句——科學表明,懲罰的威脅在阻止人們採取行動方面尤其有效(例如,阻止釋出冒犯性評論),而獎勵更適合激勵行動(例如,激勵人們釋出評論)。我在我的書的第3章中詳細討論了這種區別背後的科學原理。

在控制你自己的反應方面,當使用 Twitter 等平臺時,放慢速度,有意識地反思我們的反應是一個好習慣。科學表明,在做出判斷之前等待幾分鐘,可以減少它們僅僅基於本能的可能性。

Are you a scientist who specializes in neuroscience, cognitive science, or psychology? And have you read a recent peer-reviewed paper that you would like to write about? Please send suggestions to Mind Matters editor Gareth Cook. Gareth,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is the series editor of 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 and can be reached at garethideas AT gmail.com or Twitter 

@garethideas.

Gareth Cook is a Pulitzer Prize–winning journalist who edits 大眾科學's Mind Matters online news column.

More by Gareth Co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