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商朝的祭祀幼犬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約3000年前,在中國,幼犬經常與人類一同埋葬,但具體原因仍然難以捉摸

在中國商朝的最後幾個世紀(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50年),祭祀儀式是一種運作良好的文化現象,其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統治者和精英會獻祭動物和人類,以安撫神靈或祖先。正如人類會走向死亡一樣,狗也常常與他們為伴。

現在,發表在3月份的《亞洲考古研究》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商朝人非常依賴祭祀幼犬來陪伴他們走向死亡。紐約大學的考古學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羅德里克·坎貝爾說:“雖然表面上看,殺死一隻幼犬並將其放入墳墓似乎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這實際上是瞭解商朝複雜的人與動物關係的視窗。”

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商朝人會將犬類與精英一同獻祭和埋葬。人們的假設是,這些狗是寵物,在主人去世後被祭祀,以便這些犬類在精神上陪伴他們進入來世。但坎貝爾和他的共同作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副教授李志鵬表示,這種解釋與他們的發現不符。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團隊檢查了中國考古遺址報告以及在中國現代城市安陽下名為小屯的遺址中發現的大約2000座商代墓葬。研究人員發現,被埋葬的犬類主要是幼犬。大約三分之一的墳墓裡,在棺材下挖的小坑裡有一隻死狗。

幼犬的遺骸沒有顯示任何明顯的死亡跡象;有人可能將動物淹死或窒息而死,或者割開了它的喉嚨(軟組織損傷不會留下太多長期痕跡)。此外,根據他們被埋葬的物品的質量和數量來看,許多被埋葬的人似乎是中產階級,而不是精英。坎貝爾說,祭祀幼犬可能來自商代相當於小狗工廠的地方,或者來自城市周圍的幼崽,無論是流浪的還是家養的。

使用幼犬而不是成年狗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坎貝爾認為這與墓葬品小型化的更大傳統有關。與死者一起留下的陶瓷等物品在整個商朝時期逐漸變小,直到它們只剩下玩偶大小的杯子。這種變化使祭品更實惠。從這個角度來看,幼犬可能是比狗更便宜的替代品。

英國杜倫大學的考古學博士後研究員安吉拉·佩裡說:“如果你讓狗長大,你必須照顧它們。”她研究犬類埋葬,但沒有參與商朝的研究。因此,人們可能對幼犬的依戀程度較低,這一觀點與他們將寵物與主人埋葬的觀念相反。佩裡指出,幼犬可能具有象徵意義,代表著年輕的純真。

除了研究墳墓和遺址報告外,坎貝爾還分析了刻在牛肩胛骨和龜甲上的銘文,稱為“甲骨文”,這些甲骨文在商朝時期用於占卜。這些甲骨文表明,社會中的精英成員可能會在火祭儀式中獻祭狗,有時會獻祭數百隻,獻給祖先或代表天氣或方位的神靈。由於其火葬的性質,考古學家尚未發現任何這些犬類遺骸。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商朝的考古學教授景志純(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說,對小屯出土的狗遺骸進行的動物考古學工作“確實非常令人興奮和具有啟發性”。他認為這項工作可以促進人們更好地理解祭祀儀式的背後原因。

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許多其他社會也會獻祭狗。例如,赫梯人會祭祀幼犬,而不是成年犬;在考古學家發現的一個案例中,他們斬首了幼犬,並將其頭部放在後腿之間。

但新發現也豐富了我們對商朝祭祀的理解。“這是一個既有人祭,也有各種動物祭祀的社會,所以對他們來說,在儀式中獻出生命的想法是非常熟悉的,”坎貝爾說。他指出,一位名叫武丁的國王(公元前1324年至公元前1266年在位)可能獻祭了多達15000人,以及一些牲畜和狗,坎貝爾認為,這種行為增強了統治者作為生者和死者之間中介的力量。

這項工作最初出現在SAPIENS上,並採用CC BY-ND 4.0 許可。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