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應對北極冰融化方面發揮領導作用

國務卿約翰·克里前往加拿大,應對不斷變化的北極所帶來的挑戰

美國將於週五在加拿大伊魁特舉行的國際會議上開始擔任北極理事會主席國,開始為期兩年的任期,在此期間,國務院已表示將重點關注氣候變化。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經常是唯一一位參加聯合國氣候談判的國會議員)將從加拿大環境部長莉奧娜·阿格盧卡克手中接過主席職位,後者在理事會領導期間優先考慮經濟擴張(氣候導報,2014年10月20日)。該理事會成立於1996年,作為一個國際機構,負責監測北極的環境狀況。

克里在2013年瑞典舉行的北極理事會會議上說:“氣候變化的威脅一如既往地令人擔憂,其影響一如既往地真切,”他指出所有八個北極國家之間都存在顯著的共同願望。“這是當今地球上面臨的最明顯的共同挑戰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上週五下午,在國家研究委員會主持的電話會議上,為介紹一份關於北極地區的最新報告,巴納德學院的環境科學教授斯蒂芬妮·菲爾曼說,北極冰覆蓋正在縮小,而且作為大部分景觀的錨點的較厚的冰塊正在迅速融化。

菲爾曼說:“北極的變暖速度比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都快。” “而且北極的冬天比過去溫和得多。”

在描述反照率效應(解釋較淺的物質如何反射陽光而較深的物質如何吸收熱量的現象)時,她說凍土融化也日益令人擔憂。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地質科學教授詹姆斯·懷特說:“凍土中的碳含量與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一樣多。” 他說,地球北部地區的火災會加速凍土融化,並透過形成黑暗、裸露的陸地來加劇反照率效應。

菲爾曼說,海象在捕獵時需要依靠冰來休息。但是,海象用作捕獵地的正在消失的冰架正在促使這些動物的活動發生變化。

懷特說:“我們正在失去海冰範圍,” 以及“冰抵抗熱事件的能力。”

據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稱,今年北極海冰達到了自衛星開始追蹤極地冰模式以來的最小最大範圍,而科學家們還預測,北極夏季將在二三十年內出現無冰期(氣候導報,2013年7月16日)。

日本氣象廳週四表示,上個月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3月,超過了2010年3月,而2010年是厄爾尼諾年(氣候導報,4月17日)。

懷特說:“規模是一個問題。速度是一個問題。” “而且不可避免性也是一個問題。”

菲爾曼和懷特,以及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地球科學教授朱莉·布里格姆-格雷特,反覆強調北極當地的發展如何影響全球社會。

對全世界的影響和風險
懷特說:“這將會影響到我們這裡。” “例如,我們可以預期在開放的北極地區會有更多的捕魚活動,”這可能會引發食品價格衝擊。

他們說,海平面上升、急流的變化以及大西洋不同的水流模式是氣候變化的一些全球表現。

一個變暖的北冰洋帶來了許多全球風險,但一些公司可能會從中獲益匪淺。

航運公司可以在幾乎沒有冰的水域中航行,可以直接穿過北極。貨輪、油輪和集裝箱船可以航行於西北航道,沿著加拿大北部海岸航行,或者沿著俄羅斯的極地海岸在北方航道上航行,這可以降低歐洲和亞洲市場之間貨運的成本和時間。

海洋遊輪公司已經提供北極航線,並且隨著無冰月份的增加,正在考慮在以前結冰的月份增加更多航程。

巴納德學院的教授菲爾曼說:“越來越多的人對跨極地航線感興趣,”她補充說,遊客也對極北的度假勝地很感興趣。“我們知道我們正面臨一個變革的時代。”

週五早些時候,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基調是減輕環境風險以保留金融機會,而不是直接研究生態問題。

在CSIS小組討論會上,有人問到如何使公眾輿論不再反對在北極地區進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時,科威爾莫靈律師事務所的政策顧問德魯·皮爾斯說:“我們如何讓大家瞭解真實的情況?”

她說,對於鑽井溢位的可能性,“我們都必須接受,你的風險永遠不會為零。” “很明顯,你需要提高公眾的接受度才能向前邁進。”

國家石油委員會上個月釋出的一份關於美國在北極地區石油和天然氣勘探的報告發現,美國管轄範圍內的大多數鑽探機會都位於海面以下100米以內,比墨西哥灣等其他鑽探區域的標準深度淺。

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工程副總裁卡羅爾·勞埃德週五談到了井口封堵和其他旨在控制井噴的圍堵系統,並表示將鑽探季節延長到夏季大約兩個半月以上將對該行業有利。

美國能源部石油和天然氣辦公室的副助理部長葆拉·格蘭特在CSIS的聽眾面前說:“防止石油洩漏的最佳方法是把你的井設計得非常好。”

然而,菲爾曼說,旋轉的冰塊、風暴、遙遠的緊急援助港口和黑暗(在較長的鑽探季節會更加明顯)對北極石油清理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她說:“在這些極端條件下應對石油洩漏或事故極其困難。”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導報。www.eenews.net,202-628-65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