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朝著近20年來最受期待的氣候協議蹣跚而行的過程中,週二邁出了具有影響力的一步。美國向聯合國通報了其在2020年後協議框架下將如何應對全球變暖,該協議預計將在12月巴黎會談期間最終敲定。
美國週二盡責地提交了一份行政信函,詳細說明了一種以不熟悉的縮寫詞為人所知的承諾型別,這並不令人驚訝。然而,它卻引起了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
聽起來很奇怪?我們將解釋一下。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剛剛做了什麼?
美國國務院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五頁的檔案,確認該國計劃到2025年,將每年釋放的造成氣候變化的汙染物數量至少減少26%,與2005年的水平相比。它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將汙染水平降低得更多——減少多達28%,而不是26%。
在該檔案中,美國解釋瞭如何利用《清潔空氣法》和其他法律來減少氣候汙染,例如透過影響發電廠的擬議規則。政府還寫道,它“不打算”利用任何國際碳市場來幫助其實現減排。(這種市場對汙染徵稅,並且在全球範圍內數量和規模都在增長,主要是因為它們可以降低氣候行動的成本,但國會仍然反對它們。)
美國INDC(即國家自主貢獻)的實際細節——這種氣候承諾被笨拙地命名——並不令人驚訝。它們最初是奧巴馬總統在秋季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宣佈的。在這些會晤之後,習近平表示,他的國家將在2030年前停止氣候汙染的年度增長。但是,奧巴馬的承諾本週以正式檔案的形式出現,這意味著美國是那些在提交INDC方面達到了軟性截止日期的國家之一。
軟到什麼程度?
根據去年12月在秘魯會談期間達成的《利馬協議》,近200個國家和歐盟相互發出“邀請”,要求在今年冬天的巴黎會談之前“提前”提交各自的INDC,或者對於“準備好這樣做”的國家,截止日期為3月31日。
如果截止日期如此寬鬆,為什麼還要費心?
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近年來,兩國都扭轉了多年來制度化的氣候冷漠,並開始認真對待氣候變化問題。這些變化支撐了全球對正在進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興趣和信心的復甦。透過達到3月31日的軟性截止日期,奧巴馬政府正在告訴世界,它仍然致力於氣候行動以及計劃在巴黎舉行的氣候談判。
還有誰達到了軟性截止日期?
在缺乏氣候行動英雄的世界中,氣候行動的明星是歐洲,歐盟在3月初提交了其INDC。其中,歐盟成員國承諾共同努力,到2030年將其氣候汙染總量至少減少40%,與1990年相比。只有瑞士在歐盟之前提交了其INDC,承諾在2月底之前,到2030年將年度氣候汙染減少50%,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為了做到這一點,瑞士表示可能會投資於減少國外汙染的專案。
在過去一週,挪威提交了一份類似於歐盟的INDC,而墨西哥成為第一個提交其承諾的發展中國家。週二,俄羅斯提交了其檔案,表示它將主要依靠重新造林來減少其氣候影響,到2030年減少20%至25%,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
尚未提交其檔案的主要汙染國包括中國和印度。
墨西哥和印度有什麼共同之處?
墨西哥將其INDC分為兩個部分。它表示,單獨行動,其2030年的氣候影響將比2000年低25%。但是,如果它從更發達的國家獲得足夠的資金、技術和其他幫助,它表示其2030年的氣候影響可能會縮小到比2005年水平低40%。印度預計將產生類似的INDC,說明它可以單獨實現的目標,以及可以透過國際氣候融資實現的目標——需要融資以幫助其實現雄心勃勃的建設太陽能發電廠的承諾,以及其他目標。
“他們需要富裕國家加大力度,為這些深入行動提供資金,”美國樂施會的高階氣候變化官員希瑟·科爾曼說,該組織一直積極參與即將到來的巴黎協定下的關於氣候融資的談判。“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應該在他們的INDC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他們可以透過額外的支援來實現什麼。”
足夠嗎?
在所有INDC提交之後,它們加起來很可能不足以將全球變暖控制在3.6°F以下——這是國際氣候談判的首要目標。世界目前正朝著到2040年左右排放足夠多的溫室氣體的方向發展,以超過該目標,超出該目標後,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的“危險”後果會加劇。
然而,專家告誡不要以其各個部分的總和來判斷巴黎協定。
透過納入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經濟體,並透過鼓勵和聯絡各自氣候行動的方式進行,巴黎協定旨在提供一個全新的框架,在此框架下,可以在未來幾年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氣候承諾。
本文經氣候中心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5年3月31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