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極和南極航行絕非易事。為了幫助科學研究船和其他船隻在這些冰凍水域航行,美國海岸警衛隊擁有一支小型破冰船隊——這些是船體經過加固的強大艦船,可以為其他船隻開闢道路。今年春天,美國海岸警衛隊在加拿大世界上最大的冰池設施之一測試了艦船模型,朝著擴充艦隊邁出了初步但至關重要的一步,該機構已有四十年未建造重型極地船隻。它希望在2020年開始建造第一艘新型重型破冰船,計劃於2023年完工。
海岸警衛隊目前在極地海域主要依靠兩艘船隻。“極星號”重型破冰船負責執行每年一度的“深凍行動”,為美國最大的南極研究基地麥克默多站運送補給。“希利號”是一艘中型船隻,擁有更好的科研設施,主要在北極地區作業。如果海岸警衛隊沒有重型破冰船,那麼在極地海洋執行搜救任務、應對石油洩漏、保護美國漁業或支援海軍行動方面將面臨巨大挑戰。
在海岸警衛隊春季進行的測試中,小型模型船在紐芬蘭國家研究委員會的冰池測試設施中,在一個長達一個半奧林匹克游泳池長度的冰面上航行,以測量各種設計的阻力、動力和機動性(如下所示)。海岸警衛隊代表阿拉娜·米勒 (Alana Miller) 表示,冰池試驗旨在評估未來艦隊潛在的重型極地破冰船設計。效能最有希望的設計將為建造全尺寸艦船設定設計標準。海岸警衛隊最終目標是將艦隊擴充至包括三艘重型和三艘中型破冰船。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圖片來源: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提供
目前美國的船隻主要用於支援科學研究。但隨著氣候變暖,北極水域對更多旅遊、航運和商業捕魚開放,任務優先順序可能會發生轉變。如果價格上漲且鑽探權能夠得到保障,能源公司可能會再次尋求開發北極石油和天然氣儲備。
然而,海冰融化並不意味著一帆風順。非營利組織外交關係委員會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船隻仍然會遇到許多危險狀況。研究人員仍然需要破冰能力來研究全球變暖對極地環境的影響——氣候變化將使這種需求遠超科學任務。“展望未來,海岸警衛隊可能需要在北極執行與在美國本土48州類似的一系列任務,[例如] 漁業執法、搜尋和救援以及執法,”北極破冰船協調委員會主席、海洋科學家羅伯特·坎貝爾 (Robert Campbell) 說,該委員會隸屬於大學-國家海洋學實驗室系統。
“我認為,如果不增加破冰船的數量,我們將無法在北極保持重要的存在,”坎貝爾說。“我們將不得不預設將北極問題的領導權——包括那些與安全有關的問題——讓給其他國家。”
事實上,一些專家和國會議員已警告存在“破冰船缺口”,並指出俄羅斯擁有40多艘此類船隻。但美國武裝部隊上訴法院的法律助理安德烈亞斯·庫爾斯滕 (Andreas Kuersten) 表示,這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具有誤導性,因為俄羅斯的海軍和經濟比美國更依賴北極航線。不過,庫爾斯滕也認為美國需要新船:“如果有人被困或需要運送東西,[他們] 不希望不得不打電話給俄羅斯,讓其橫跨海洋航行過來。”
公共政策專家謝里·古德曼 (Sherri Goodman) 說,多年來,破冰船的資金“在官僚機構的裂縫中掉了下去”,她是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高階研究員,也是外交關係委員會北極工作組的成員。她說,海岸警衛隊承擔了建造新船的重擔,而政府國防開支的增加卻流向了其他地方。但在奧巴馬政府執政期間,破冰船採購計劃開始向前推進,並在2017財年預算中申請了大幅增加的資金。
對於目前的任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租用私人研究船,例如“納撒尼爾·B·帕爾默號”,該船能夠以每小時3海里的速度碾碎3英尺厚的冰層。但此類船隻遠非海岸警衛隊的對手——“希利號”可以透過倒退和撞擊來突破8英尺厚的冰層,“極星號”可以使用相同的“倒退和撞擊”技術來撞碎21英尺厚的冰層。未來的破冰船也需要具備這種能力。
古德曼說,擴大到六艘船的艦隊意味著非執勤船隻將有時間在港口進行維護。這種後備力量也意味著,如果一艘破冰船遇到麻煩,可以提供救援能力。隨著地球變暖,越來越多的船隻進入北極和南極水域,海岸警衛隊希望最終打破新破冰船的僵局並引領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