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塵暴事件”為千年來最嚴重

大氣狀況與人類活動共同引發1930年代特大幹旱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 1930 年代的“塵暴事件”乾旱期間,美國中部地區的農場歉收,牲畜餓死。研究人員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中報告稱,這一事件不僅是該地區近代記憶中最嚴重的乾旱,也是過去一千年北美最嚴重的乾旱。

“1934 年[塵暴事件的第一年]不僅在範圍和強度上突出,而且是迄今為止最嚴重的,”紐約 NASA 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氣候科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本傑明·庫克說。這場乾旱得名於 1934 年 4 月的一段時間,當時大風將美國大平原的塵土吹到東至北卡羅來納州,南至佛羅里達州的地方。

庫克和他的同事使用了《北美乾旱圖集》,這是一個源自樹木年輪年代學的 2005 年記錄,重建了乾旱和降水模式。他們發現,1934 年的乾旱覆蓋了北美西部 70% 以上的地區,比該地區第二嚴重的乾旱(發生在 1580 年)還要強烈 30%。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 1934 年乾旱背後的原因。美國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 NASA 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西格弗裡德·舒伯特領導的早期研究曾將“塵暴事件”的起源歸咎於海面溫度,太平洋海面溫度略微偏冷,而大西洋海面溫度略微偏暖。

但在最新的分析中,庫克和他的同事表示,這一事件在乾旱中只起了次要作用。他們將罪魁禍首歸咎於大氣環流的變化:1933-1934 年秋季和冬季,北美西海岸上空出現高壓脊,阻擋了來自加利福尼亞州和西北地區的溼潤天氣。

與此類似,但更持久的大氣模式在去年冬天在加利福尼亞州海岸外起作用,並將風暴向北移動。庫克和他的同事發現,類似的高壓脊也發生在一些最嚴重的西海岸乾旱之前,包括 1976 年加利福尼亞州乾旱——這是一場為期兩年的事件,被認為是加利福尼亞州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乾旱。

“每當您看到乾旱時,總會出現高壓脊。但去年的高壓脊是創紀錄的,”猶他州立大學洛根分校的氣候科學家王世遠說。“問題是什麼導致它加劇?” 王世遠和他的同事發現,去年冬天加利福尼亞州的大氣高壓脊可以追溯到人為造成的西太平洋變暖。

之前的研究也確定了人類在“塵暴事件”中的作用。稀少的降雨和不良的土地利用方式助長了塵土飛揚,並在歷史性乾旱期間將其傳播到整個中西部和美國東部地區。在早期的一項研究中,庫克和他的同事發現,空氣中的塵埃顆粒透過阻擋太陽能來加劇乾旱,從而減少了該地區的蒸發、雲層形成和降雨。

在最新的分析中,庫克和同事“有力地證明了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乾旱因人類活動而加劇,他們透過氣候模型和經驗分析檢驗了一箇舊觀點,”阿肯色大學費耶特維爾分校樹木年輪實驗室主任大衛·斯塔勒說。

本文經許可轉載,最初於 2014年10月16日 釋出於 Nature.com。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