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昨日重返氣候鬥爭,擺脫了多年的否認態度,並接受了大幅削減碳排放的措施,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有助於控制全球變暖。
“這是決定性的十年。這是我們必須做出決策的十年,以避免氣候危機最糟糕的後果,”拜登總統在由三十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的虛擬氣候峰會上表示。
但拜登的呼籲及其新的氣候計劃並未推動世界上許多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採取行動。全球最大的排放國中國抵制了在未來十年內減少碳排放的外交壓力。印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也是如此。這增加了大氣溫度最終可能超過 2 攝氏度的可能性,科學家表示,這是一個世介面臨危險的生態災難的臨界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昨天的白宮峰會上,發達經濟體的領導人試圖強調——通常細節很少——他們的減排目標,而欠富裕的國家則關注他們已經受到日益嚴重的乾旱、風暴和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有多大。
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倡議主任大衛·瓦斯科夫表示:“顯然,今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瓦斯科夫表示,他認為這次峰會標誌著美國在前總統特朗普執政四年期間公開否認氣候變化之後,重返全球舞臺。此次活動也為其他國家在今年晚些時候在蘇格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之前可能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奠定了基礎。
日本和加拿大利用白宮活動提出了加強經濟脫碳的計劃,歐盟和英國重申了他們在本週早些時候鎖定的更具雄心的目標。雖然韓國沒有設定新的碳目標,但它承諾終止為新的海外燃煤電廠提供公共資金。
美國昨日宣佈,到 2030 年,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 2005 年的水平減少 50% 至 52%。這使其完全走上了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目標的軌道,《巴黎氣候協定》旨在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前工業化水平之上 1.5 攝氏度以內。
實現該目標的挑戰是巨大的:這將需要經濟發生巨大轉變,以重塑美國的交通和電力系統。
一些綠色組織表示,美國本可以做得更多。監測各國減排目標的“氣候行動追蹤器”表示,雖然美國的碳目標代表著“重大進展”,但它仍然比避免氣候變化最壞影響所需的水平低 5 到 10 個百分點。其他環保組織對拜登沒有提供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時間表感到失望。
“我們對一位多次將氣候變化列為首要任務之一的總統期望更高,”綠色和平組織美國氣候運動主管珍妮特·雷德曼表示。“在不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生產的情況下努力減少排放只會使化石燃料汙染的種族主義健康影響永久化。”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在向記者進行簡報時承認,世界各國領導人對拜登的承諾是否能夠持久表示懷疑。
“你們摧毀了自己的信譽;你們退出了《巴黎協定》。我們怎麼能信任你們?”克里說,他指的是其他領導人一直在問他的問題。
克里還承認,拜登戰略的關鍵部分將依賴於行政命令,而行政命令可能會被未來的總統推翻。他說,本屆政府專注於刺激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市場轉變,這將使總統更難推翻。
克里說:“我認為,沒有政治家能夠改變現在市場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galvanizing global action
美國官員昨日表示,確保世界在氣候問題上保持一致對於避免最糟糕的生態和經濟影響至關重要。
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說:“在許多問題上,我們並非都意見一致。但這個問題不是其中之一。”
這種一致何時以及如何實現至關重要。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是清潔能源和煤炭生產的領導者,將在“十四五”規劃中逐步減少煤炭消費,該規劃將於 2025 年後開始。但他沒有超出去年宣佈的計劃,該計劃旨在在 2030 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並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印度也沒有做出任何新的承諾,而是表示,它正在透過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來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即到 2030 年生產 450 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宣佈美國和印度正在合作調動對清潔能源的投資,這帶來了一些希望,但缺乏細節。
日本設定了到 2030 年將排放量比 2013 年水平減少 46% 的目標,比之前的 26% 的目標大幅提高。然而,它沒有宣佈新的氣候融資承諾,也沒有說明是否會減少對燃煤發電的資金投入,這讓許多呼籲採取此類行動的觀察員感到失望。
另一個備受期待更新目標的國家加拿大設定了到 2030 年將碳排放量比 2005 年水平減少 40% 至 45% 的目標,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認為,這使其“與美國步調不一致”,該文章還表示,這表明“未能掌握世界向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其焦油砂行業的長期發展軌跡”。
最強有力的承諾之一是歐盟減排 55% 的目標,該目標於週二被編入法律。英國將其目標提高到到 2035 年比 1990 年水平降低 78%,昨天,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表示,富裕國家應超過最初承諾給綠色氣候基金的 1000 億美元。
他說:“對我們所有人來說,至關重要的是要表明,這並非一些昂貴的、政治上正確的、對小動物友好的綠色行動。這關乎增長和就業。”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含糊地承諾“到 2050 年大幅減少我國的淨累積排放量”。俄羅斯是世界第四大排放國,其經濟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生產。普京沒有提及即將完工並將俄羅斯天然氣輸送到德國以及整個歐洲的新管道“北溪 2 號”。
澳大利亞目前的脫碳速度遠遠落後於其他主要汙染國,到 2030 年,其排放量僅比 2005 年的水平減少 26% 至 28%。長期以來一直是煤炭行業盟友和氣候政策批評者的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沒有做出任何新的排放承諾,只是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更新”該國的長期排放目標。
莫里森說:“我們的目標是透過能夠實現產業轉型而非消除產業的技術,以及它們支援和創造的就業和生計,尤其是在我們所在地區,儘快實現這一目標。”
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瓦斯科夫表示,澳大利亞是當天最大的失望之一。
他說:“這種以模糊的方式談論淨零排放的概念……並沒有為澳大利亞政府的承諾提供任何程度的安慰。”
巴西也提出了模糊的目標,巴西總統賈伊爾·博索納羅將全球變暖的責任推卸給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並表示巴西僅佔全球排放量的 3%。他還表示,巴西將做得更多,但前提是得到其他國家的資助。
他說:“必須對我們的生物群落為整個地球提供的環境服務進行公平支付,以此來承認環境保護活動的經濟性質。”
博索納羅嘲笑氣候科學,並放任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急劇增加,亞馬遜雨林被暱稱為“地球之肺”,並負責吸收全球大量二氧化碳。
在峰會上,融資問題成為焦點,一些領導人指出,發達國家需要提高其氣候雄心,並做出具體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加速向更清潔的經濟體轉型。
南非和印度尼西亞都是大型經濟體和排放國,它們承諾,如果能獲得更多資金,它們將做得更多。
美國宣佈,相對於奧巴馬政府後半期的平均水平,將把對發展中國家的年度氣候融資額增加一倍,並在 2024 年前將其適應資金增加兩倍(參見相關報道)。
還有人呼籲對碳排放定價、減免債務,以及將更多氣候融資用於適應,那些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表示,這對於他們應對當前面臨的氣候挑戰是必要的。
馬紹爾群島總統戴維·卡布阿說:“脆弱國家經常聽到陡峭的減排成本過高的藉口,但政治訊號,尤其是來自主要經濟體的政治訊號,會影響低碳路徑的投資和創新決策。現在是發出明確訊號的時候了。”
“如果排放大國不採取行動,我們現在就會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經 POLITICO, LLC 許可,轉載自 E&E 新聞 。版權所有 2021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