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格拉斯哥——美國和中國昨天宣佈了一項範圍廣泛的氣候合作計劃,旨在為控制全球變暖的努力注入動力。
這份聯合宣告是在氣候談判加速走向尾聲之際釋出的,官員們希望,世界最大的兩個排放國之間的合作可以為今年峰會的進展鋪平道路。
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里說:“正如我多次說過的,美國和中國在許多方面存在分歧,但在氣候問題上沒有分歧。”“在氣候問題上,合作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唯一途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協議呼籲開展為期十年的雙邊氣候工作,包括在監管框架和最佳實踐方面的合作,分享碳捕獲技術,以及採取行動控制二氧化碳和甲烷。
在明年在埃及舉行的下一輪氣候談判之前,美國和中國已同意為能源、廢物和農業部門制定新的甲烷政策。
該計劃呼籲在明年上半年舉行一次甲烷減排峰會。它注意到拜登政府最近釋出的甲烷路線圖,其中包括擬議的 EPA 規則。它還包括中國承諾制定一項“全面而雄心勃勃的”國家甲烷計劃,以在本十年內大幅減少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在這數十個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的國家之列。《全球甲烷承諾》是一項美國-歐盟倡議,旨在到 2030 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 30%。甲烷是繼二氧化碳之後第二重要的溫室氣體,也是短期變暖的主要因素。
協議中概述的其他合作要點旨在提高美國和中國電網的可再生能源容量,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對抗森林砍伐。兩國都加入了上週宣佈的全球森林砍伐協議。
該協議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在中國和美國在整個談判過程中一直意見不合,在媒體上相互指責——有時甚至在講臺上——並在談判室裡針鋒相對,各方正在幕後努力尋找從排放核算的透明度到適應援助以及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者等問題上的共同點。
美國和中國至少暫時擱置分歧,可能有助於緩解人們的擔憂,即世界最大的氣候汙染者之間的緊張關係將阻礙這些關鍵氣候談判的進展。如果這轉化為在被稱為 COP 26 的氣候大會最後幾天的談判中展現出更大的氣候雄心,則尤其如此。
喬治城大學科學、技術和國際事務專案主任喬安娜·劉易斯說,該協議表明中美之間存在公開的溝通渠道。
該宣告還將中國在國內政策檔案和演講中說過的許多內容落實到紙上,但這些內容尚未納入其官方氣候目標——即所謂的國家自主貢獻(NDC)。
劉易斯說:“非二氧化碳氣體明顯缺席中國的 NDC,而且中國沒有簽署甲烷承諾,因此關於甲烷的措辭顯然有助於解決這一遺漏。”
中國的 NDC 目標是在 203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並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批評人士說,為了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巴黎協定》規定的 1.5 攝氏度以內,中國需要更早地實現淨零排放。
綠色和平組織中國全球政策顧問李碩表示,美國和中國在被視為氣候領導者之前,都還有工作要做。
他說:“雙方在雄心和實施方面仍然遠未達到所需水平。”“美國不相信中國的氣候目標。中國對美國履行其承諾持懷疑態度。”
E3G 中國戰略負責人曾布法德表示,該宣告為 COP 26 取得雄心勃勃的成果創造了更多空間,因為兩國認識到行動存在差距,並且兩國都應該在本十年內做得更多來彌合這一差距。
他說,為了表明他們的認真態度,他們需要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援。
在前任政府多年不作為之後,美國在這些會談中一直試圖向世界保證,它已經迴歸並準備好發揮領導作用。
拜登總統在上週一會議的第一個整天發表了講話,他部署了一個內閣成員團隊,宣傳政府在甲烷減排、電動汽車、外交政策中的氣候變化和其他議題上的政策。
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這些會談,拜登總統在 20 國集團的一次講話中指責中國在應對全球變暖方面做得不夠。
中國和美國在一些承諾上團結一致,但在另一些承諾上則沒有簽署。
兩國都致力於在上個月的 G20 峰會上達成一項協議,即到明年停止為其境外的燃煤電廠開發提供公共資金。但兩國都沒有簽署英國上週在 COP 26 上公佈的逐步淘汰煤炭承諾。
克里說,達成昨天的協議並非易事。
克里說,自二月份以來,他和他的對等官員解振華已經會面了 30 多次,拜登總統幾周前與習近平主席談到他們如何在氣候問題上進行合作,儘管在其他地緣政治問題上存在重大緊張關係。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推特上表示,他對該協議表示歡迎。
他寫道:“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國際合作和團結,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
轉載自 E&E News ,經 POLITICO, LLC 許可。版權所有 2021 年。 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