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颶風桑迪襲擊紐約市時,風暴摧毀了紐約大學(NYU)朗格醫學中心價值超過2000萬美元的科學裝置。2001年,熱帶風暴艾莉森襲擊了休斯頓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UT Health),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破壞,以至於一些研究人員不得不重新開始他們的職業生涯。儘管發生了這樣的災難,一份新的報告發現,美國許多研究機構仍然對災害準備不足。
這份報告由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於8月10日釋出,考察了過去災難中設施的遭遇,採訪了人們關於他們如何改變當前政策和程式的情況,並諮詢了災害和風險管理方面的專家。它建議大學和科學家採取措施,保護生物醫學研究免受各種規模的緊急情況的影響,包括自然災害、火災、網路攻擊和恐怖主義。
非營利組織美國公共衛生協會(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執行董事、首席作者喬治斯·本傑明說,生物醫學研究特別容易受到災害的影響。雖然保險公司可能會賠償昂貴的機器,但諸如工程小鼠和細胞的品系等資源是不可替代的,而且保險公司很難量化其價值。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失去了35,000只小鼠和大鼠,其中包括751種在其他地方不存在的轉基因動物品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報告提出了研究人員、機構和資助組織可以採取的10項步驟,以為災害做好準備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害。雖然每個機構都有不同的需求,但所有機構都應任命一名“中央應變官員”,該官員可以處理各種情況的應急計劃。他們還應為員工進行強制性培訓,以讓他們為緊急情況做好準備。
承擔責任
報告的合著者、UT Health的前動物設施主管布拉德福德·古德溫說,最大的問題之一是許多機構將他們的動物安置在地下室,通常是為了隔離氣味並保護它們免受動物權利活動家的侵害。但是地下室容易發生洪水,並且在緊急情況下難以疏散。
報告說,個別研究人員也應承擔保護自己工作的責任。本傑明說:“您每天都進入實驗室,擔心自己的實驗工作,但您會假設周圍的每個人都在保護您。”相反,科學家應該確保他們的資料在異地備份,並與他們的機構合作,以確保最重要的樣本和資源被複制並存儲在其他位置。
報告作者說,機構評估其個人風險併為所有型別的潛在災難做好準備也很重要。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的建築規範已經要求實驗室建築物能夠承受地震。但是,美國東海岸的研究機構在2011年意外遭受地震襲擊,可能沒有那麼強的彈性。本傑明說,由於氣候變化意味著重大風暴和洪水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各機構應重新評估其風險評估是否準確。
該報告補充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資助機構應加大力度,幫助支付重新設計和準備工作的費用。古德溫說,各機構在災難準備方面做得越來越好。但他表示,大多數人仍然認為這永遠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態度。”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7年8月10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