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新聞專線 | 世界最大的氣候汙染國中國與美國達成協議,同意在本十年內減少電力部門的地球升溫排放,並首次承諾控制所有溫室氣體。
氣候特使約翰·克里和中國對等官員解振華釋出的宣告宣佈了這項協議,正值各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之前,談判於11月30日開始。 這為這些談判提供了動力,這些談判希望使世界更接近《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即將氣溫升高控制在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遠低於”2攝氏度的水平。
長期觀察兩國關係的人士表示,儘管中美兩國之間存在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和經濟緊張關係,但中國在旨在緩解氣候變化的協議中做出了讓步。 這激發了人們的希望,認為該協議可能持久——如果這兩個排放量佔全球近五分之二的國家的行動不夠積極,就無法控制氣溫上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前氣候談判代表、克林頓和奧巴馬政府時期的能源部官員,現任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大衛·桑德洛表示:“世界最大的兩個排放國能夠克服重大分歧,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這向世界其他國家發出了明確的訊號。”
中國和美國將開始更實質性的對話,包括重啟關於能源政策、戰略、技術和更廣泛氣候行動的研討會。 在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民主黨-加利福尼亞州)於 2022 年 8 月訪問臺灣後,北京暫停了此類交流,當時它中斷了與華盛頓的外交關係。
綠色和平亞洲政策顧問李碩表示,兩國之間的關係仍然“充滿挑戰”。 聯合宣告的意義在於“設定底線”而不是“定調”,但他表示,該協議將有助於“穩定”即將到來的氣候談判(稱為 COP 28)的“政治局面”。
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週二表示,各國仍遠未實現其目標。 該報告稱,根據《巴黎協定》下提出的當前氣候計劃,本十年的排放量仍將上升 9%。 科學家表示,為了實現《巴黎協定》將升溫幅度控制在 1.5 攝氏度的延伸目標,本十年的排放量必須比 2019 年的水平下降 43%。
中國同意到 2035 年將其所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納入其氣候行動計劃,這將有助於縮小差距。 聯合宣告稱,該國之前的計劃僅涉及二氧化碳,但現在已承諾應對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其他非二氧化碳氣體。
這對地球降溫意義重大。 馬里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前國務院氣候官員內森·胡爾特曼表示,僅中國的非二氧化碳氣體排放量就相當於世界第三大排放量。
他說:“正如我們都知道的那樣,這至關重要。”
胡爾特曼補充說,承諾為氫氟碳化物(一種用作電器製冷劑的吸熱氣體)設定最低標準意義重大。 中國是生產使用氫氟碳化物產品的國家,這些產品主要銷往發展中國家,預計這些國家購買空調的需求將會增加。
中國還在聯合宣告中首次承諾“在電力部門實現有意義的絕對排放量減少”,這比之前承諾在本十年內實現碳排放峰值更進一步。 這一措辭的含義是中國將減少燃煤發電的使用,儘管此前燃煤發電的建設速度很快,但它將部署更多可再生能源。
桑德洛說:“這意味著,好吧,我們可能正在增加更多的燃煤發電能力,但電力部門的排放量將在這個十年內下降。 這意義重大。”
美國和中國還就其他措施達成一致,包括國際能源署、G-20 國家和今年氣候談判的組織者設定的到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增加兩倍的目標。 協議措辭表示,這種部署將“加速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發電”。
他們還同意更廣泛的夥伴關係。 兩國“旨在推進”至少五個“合作”的碳捕獲、利用和封存專案,這項技術可以捕獲化石燃料的排放,並將其儲存在地下或其他產品中。 他們還承諾在 2024 年上半年舉辦一次高級別的次國家級氣候活動。
雖然早期對該協議的大部分反應都是謹慎樂觀的,但專家指出,該協議中缺少一些值得注意的目標和指標。
世界資源研究所國際氣候主任大衛·瓦斯科在一份宣告中表示,該協議沒有包含太多具體目標。 他表示,雖然強調呼籲在本十年內將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加兩倍“有幫助”,但更強有力的放棄化石燃料的宣告會更好。
他說:“[我]感到失望的是,兩國對本十年內需要快速擺脫化石燃料的必要性隻字未提,而這將是 COP 28 峰會的核心議題。”
綠色和平亞洲的李碩警告說,未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國過去一直抵制聯合國會談中逐步減少燃煤發電的措辭,而燃煤發電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中國還需要考慮可以為 COP 帶來哪些進一步的雄心壯志。 停止批准新的燃煤電廠專案是下一步的良好舉措。”
轉載自 E&E News,經 POLITICO, LLC 許可。 版權所有 2023 年。 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