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談判令人失望地結束

關於碳交易等事項的談判遲緩且無結論,與場外街道上熱烈的抗議活動形成鮮明對比

馬德里——為期兩週多的聯合國氣候談判昨天結束,在與《巴黎氣候協定》相關的關鍵問題上進展甚微——這一僵局令活動家和談判代表都感到沮喪,並引發了對地球未來的新擔憂。

即使在談判代表在談判正式結束時間之後又工作了 40 多個小時以試圖達成決議的情況下,談判還是破裂了。但是,長時間的工作和不眠之夜並沒有就《巴黎協定》規則手冊的最後一部分達成協議:關於國際碳市場將如何為 2015 年氣候協議服務的指南。

大部分責任歸咎於領導談判的智利代表團。智利主席國因未能平衡不同談判團體的需求以及程序一直落後而受到批評。另一個抱怨是:即使在談判的第二週進行時,也未能就碳交易等關鍵問題達成共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一位高階談判代表在談判於週五進入加時賽時告訴 E&E 新聞說:“這裡感覺不像是一個人們試圖解決問題的地方。”

談判的遲緩與會議第一週結束時成千上萬湧上馬德里街頭的抗議者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它感覺與瑞典的格蕾塔·桑伯格領導的青年活動家,以及圍攻會議場地要求採取符合緊急情況行動的土著、人權和科學倡導者脫節。

週三的抗議活動導致 200 人被逐出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該大會暱稱 COP 25。

最大的絆腳石是《巴黎協定》第 6 條,該條涉及碳交易和抵消。這是該協議規則手冊的最後一部分,該規則手冊在一年之前已在波蘭卡托維茲基本完成。

談判在此陷入僵局,因為各國堅持自巴黎以來就確保環境完整性的最佳方式以及哪些信用額度應符合在新興的跨國排放市場上買賣的資格的立場。最終,締約方會議決定給自己六個月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分歧,將決定推遲到六月在德國波恩舉行的會議上。

即使在與會者就其他棘手問題(例如幫助貧困國家的機制的後續步驟)達成協議後,圍繞碳市場的鬥爭仍然分裂了會議。

一方:由小島嶼國家、欠發達國家、歐盟和包括智利在內的幾個拉丁美洲國家組成的聯盟。

另一方:主要發展中國家,由巴西領導。他們的目標是幫助其私營部門在《巴黎協定》未來的碳市場上出售《京都議定書》中即將到期的清潔發展機制 (CDM) 遺留下來的碳信用額。

此外,巴西希望豁免巴黎關於雙重計算的規則,這將允許一個國家將其減緩專案的排放量計入其對巴黎的國家自主貢獻——即使在出售之後。

這個南美洲大國是唯一持有這種立場的國家,但隨著談判在週五進入加時賽,美國代表團主動與巴西接觸,以促成一項妥協方案,該方案將限制雙重計算,但作為回報,將給予發展中國家一個過渡期,在此期間,他們可以在巴黎市場出售 2020 年之前的 CDM 信用額。

據估計,此舉將向大氣中排放數億噸額外的二氧化碳,使國家和公司無法達到其巴黎目標,並導致全球變暖額外升高 0.01 攝氏度。

當締約方大會主席國週六上午釋出提出這種權衡的文字時,立即遭到強烈反對。

當智利締約方大會主席國試圖在週六晚上就第 6 條達成協議,但沒有邀請包括非洲國家和進步的拉丁美洲國家在內的許多參與者時,情況也沒有得到改善。

締約方大會主席卡羅琳娜·施密特後來為排除事件道歉,並承諾將採取更透明的程式,但損害已經造成。週六整夜的談判未能達成妥協。

智利締約方大會主席國因提出向巴西及其盟友讓步過多的文字,以及似乎對脆弱國家不夠重視而一直受到環保主義者的差評。

“智利主席國有一項任務:保護《巴黎協定》的完整性,不要讓其被犬儒主義和貪婪所撕裂,”綠色和平組織國際執行主任詹妮弗·摩根在主席國週六釋出了第 6 條的草案文字(其中包括對主要排放國的讓步)後表示。“智利採取的方法……表明它如何傾聽汙染者的意見,而不是人民的意見。”

締約方大會確實批准了“回顧”巴黎承諾旨在“代表朝著隨著時間推移增強雄心邁進”的措辭。

環保主義者稱結果是軟弱無力的,但至少暗示了各方將在明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會談之前提交更強有力的承諾的希望。

氣候分析組織的比爾·黑爾表示,今年是美國在特朗普總統領導下失去氣候領導地位已影響到其他國家採取果斷行動意願的跡象。

他說:“這裡主要的政治動態之一是中國擔心美國沒有參與進來。”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國不加大力度,中國為什麼要加大力度呢?”

經 Climatewire 許可,轉載自 E&E 新聞。《E&E 新聞》在 www.eenews.net 上每日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