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特朗普白宮反對,負責全球航運的聯合國機構週五在溫室氣體監管方面邁出了初步但猶豫的步伐。
在歐盟和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下,65個國家成功地促使國際海事組織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航運業到2050年將其排放量至少比2008年的水平減少一半。該措施在國際海事組織於倫敦舉行的為期兩週的會議上獲得批准,只有特定委員會的成員才有投票權。
該決議使航運業走上本世紀後期的脫碳軌道。它不具有約束力,但卻是未來制定強制性法規的必要步驟。國際海事組織將於10月舉行會議,審議時間表和行動計劃。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環保人士稱此舉是使該行業與世界尋求安全氣候的努力保持一致的第一步。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氣候與能源專案負責人曼努埃爾·普爾加-維達爾表示:“今天的協議是使這條曲線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的機會,但這需要轉化為緊急行動——現在。”
該協議還為禁止導致北極地區黑碳排放的重質燃油奠定了基礎,最終遭到三個國家的反對:沙烏地阿拉伯、巴西和美國。
日本支援一項由航運業支援的較弱決議,該決議將到2060年將排放量限制在50%,但最終與多數國家站在一起。
美國的反對讓許多人感到驚訝,因為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通常在歷屆政府中都是聯合國航運機構中低調的成員。但國務院談判代表安德魯·雷克斯特勞在談判的第一週就強烈反對透過任何要求絕對減排的決議,這執行了前白宮能源顧問喬治·大衛·班克斯留給他的戰略。
上週晚些時候,美國海岸警衛隊官員傑弗裡·蘭茨在反對該決議的宣告中宣佈:“我們目前不支援設立絕對減排目標。”
蘭茨根據在場訊息人士的說法表示:“此外,我們注意到,在國際航運業實現大幅減排將取決於技術創新和能源效率的進一步提高。”這些會談不對記者開放。
美國還反對暗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未來責任劃分的措辭,儘管尚不清楚這種分歧將如何在航運業中體現。巴西和沙烏地阿拉伯分別譴責該決議過於嚴格,而一些國家則支援該決議,但也表達了該決議不夠深入的擔憂。
歐洲和太平洋島國最初提議到2050年將航運排放量減少70%至100%,這一目標旨在使該行業不斷增長的排放量與《巴黎協定》將升溫控制在遠低於2攝氏度的目標保持一致。
雖然一些倡導者讚揚該決議關於重質燃油和黑碳的措辭,但克林頓白宮的前氣候顧問保羅·布萊德索稱其不足。“國際海事組織聲稱他們將在明年禁止航運使用重質燃油,但他們之前也曾做出過未兌現的承諾,”他說。
“生存高於經濟增長”
該決議對於馬紹爾群島來說是一項特殊的勝利,該國與法國合作,遊說爭取更雄心勃勃的目標。這個島國是世界上最依賴航運的經濟體之一,也是氣候最脆弱的國家之一。已故的馬紹爾群島政治家託尼·德布魯姆在2015年於其國家舉行的會議上發起了推動國際海事組織與《巴黎協定》政策的運動。
馬紹爾群島總統希爾達·海因在週五的一份宣告中表示,該決議使馬紹爾群島在避免災難性海平面上升方面變得稍微安全了一些,而對排放量“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部門上限”和定期更新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她說:“作為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之一,也是最依賴航運的國家之一,包括作為第二大船旗國,我們的代表團為取得這一成果而努力奮鬥。”
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的能源和航運專家特里斯坦·史密斯指出,其他脆弱的島國,如吐瓦魯和吉里巴斯,也支援雄心勃勃的減排目標,儘管它們將承擔整個經濟體中的任何額外成本。
史密斯說:“他們非常理性地認為,你必須把生存放在經濟增長之上。”
航運僅佔當今全球排放量的2%到3%,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其排放量預計將增長50%到250%。根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能源研究所的分析,這項決議設定的目標將阻止新的遠洋船隻在2030年代開始依賴化石燃料。
史密斯說:“告訴我們淨零排放需要很快實現的,即2050年到2060年的基本氣候科學是這場辯論的贏家,儘管許多人會說,而且他們是對的,該協議本可以更強有力。”
國際海事組織的程序與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進行的國際氣候談判不同,因為簡單多數就可以達成協議——上週就是這種情況。它的不同之處還在於,國際海事組織可以制定強制性法規,而聯合國氣候程序則不能。
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的法伊格·阿巴索夫表示,在樂觀的情況下,短期法規可能會在幾年內到位。該決議還可以為建立基於市場的機制——碳稅或其他計劃——奠定基礎,該機制將管理全球航運排放。這樣的系統可能需要談判和批准新的條約,這將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但有人推測,目前的管理海洋汙染物條約可以支援這樣一個計劃。
作為國際海事組織的成員,美國有義務對其船旗下航行的船舶實施國際海事組織的法規,但如果沒有實施機制,它就不必強制執行。這些法規將適用於任何停靠在實施國際海事組織法規的國家港口的船舶。
阿巴索夫說:“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美國不喜歡國際海事組織,即使特朗普再次當選並決定繼續抵制所有關於氣候的事務,並且不對美國船舶執行國際海事組織的法規,如果它們想在其他地方航行,船舶仍然必須遵守規定。”
經E&E新聞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E&E在www.eenews.net上每日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