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讓一個模因——一個想法、一個短語、一張圖片——像病毒一樣傳播?首先,模因必須具有廣泛的吸引力,這樣它才能不僅僅在志同道合的個人社群內傳播,而且可以從一個社群跳到另一個社群。研究人員透過挖掘公開的 Twitter 資料發現,一個模因的“病毒性”通常從一開始就很明顯。僅在最初的幾十條推文之後,一個典型的病毒式模因(由使用特定標籤的推文定義)就已經在眾多 Twitter 使用者社群中流行起來。相比之下,註定要逐漸消失的模因會在較少的群體中引起共鳴。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資訊學研究生莉蓮·翁表示:“我們沒想到病毒式模因在初期會與非病毒式模因表現出如此大的差異。”翁和她的同事在 2013 年的一項研究中報告稱,這些差異使他們能夠以超過 60% 的準確率預測哪些模因會走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圖表:Jan Willem Tulp,為《大眾科學》製作
來源:“社交網路中的病毒性預測和社群結構”,作者:LILIAN WENG、FILIPPO MENCZER 和 YONG-YEOL AHN,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第 3 卷,文章編號 2522;2013 年 8 月 28 日
本文更多內容:瞭解《江南Style》如何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