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杭州——在這個以周圍山脈、柳樹、荷花和古老的石拱橋而聞名的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一個新的觀光景點正在首次亮相:當地的垃圾填埋場。
自去年推出以來,該垃圾填埋場憑藉其所謂的“垃圾之旅”吸引了超過 10,000 名遊客。在那裡,遊客們參觀其垃圾發電廠,玩環保影片遊戲,並在一個 10 個足球場大小的生態公園中徒步旅行。在這個鬱鬱蔥蔥的綠色公園下面,是該市 300 萬居民十多年前產生的成堆的垃圾。
對於運營該垃圾填埋場的杭州環境集團來說,這只是一個更大計劃中的一小部分,該計劃旨在以可持續的方式從垃圾中創造價值。該公司已經在引領中國處理甲烷的行動,甲烷是腐爛垃圾產生的危害氣候的副產品,透過將其轉化為清潔能源。現在,它旨在加速甲烷生產週期,從幾年縮短到幾天,同時減少掩埋垃圾所需的更多土地。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垃圾是中國環境日益增長的威脅。隨著中國人越來越富有併購買更多的現代產品,許多城市發現自己正被垃圾淹沒。這個問題變得如此嚴重,以至於引起了溫家寶總理的關注。
溫家寶三月份提出中國的垃圾問題後不久,一項全國性的運動展開,敦促各城市減少垃圾,並找到從垃圾中創造價值的方法。然而,過去,許多這樣的努力都失敗了。
近年來,中國城市試圖建造垃圾焚燒爐,旨在焚燒垃圾的同時發電。這種做法在歐洲很受歡迎,但並不受中國公眾的歡迎。人們對可能導致癌症的排放的日益增長的擔憂導致了許多城市(包括北京)對計劃中的焚燒爐的抗議。
與此同時,環保主義者認為,教育公眾減少垃圾並正確分類,旨在回收更多垃圾,可能需要數年才能見效。但像杭州環境集團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公司認為這更像是一個機會。
北京一家領先的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廢物管理專家李玉軍解釋說:“該公司現在正在將其業務從簡單的垃圾掩埋轉變為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商,利用一切可能的再利用方式。”
李玉軍補充說,這裡的模式預計將在中國各地推廣,他已經看到其他垃圾填埋場公司紛紛效仿。
追隨馬可·波羅的腳步
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該公司就已經展示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廢物處理技術,首次保護土壤和水免受汙染。但它未能保護空氣。
每天,腐爛的垃圾都會釋放出大量危害氣候的氣體混合物。超過一半的垃圾填埋氣是甲烷,它使地球變暖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 20 倍。但是,由於當時對環境危害的認識不高,該公司除了簡單地將其排放到大氣中之外,什麼也沒做。
甲烷有爆炸的傾向,這很快就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其他垃圾填埋場也發生了事故,造成了危險的操作。工程師被派往國外尋求解決方案,並帶著將垃圾填埋氣轉化為清潔能源的想法回來了。
這個想法在中國並非新鮮事。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記錄了大約 700 年前,中國農民如何從覆蓋的汙水池中捕獲甲烷來為他們的茅屋供電。但如今在城市垃圾填埋場,產生的巨量氣體使得普通公民無法處理。
因此,該公司決定與一家美國公司——廢物管理公司合作,建立中國第一家工業垃圾填埋氣發電廠。透過合作,這家美國公司和後來收購該工廠的法國威立雅公司每年獲得了超過 100 萬美元的收入。作為回報,該公司的工程師滿足了他們對技術知識的渴望。
據該公司稱,最初只是為自己的工程師開展的學習專案,很快就成為中國的垃圾填埋氣利用研究中心。吸入危險氣體並撥出清潔能源的技術給中國領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要求垃圾填埋場團隊編寫在全國範圍內傳播的國家指南。
為缺電城市提供清潔能源
去年,該公司決定擴大其垃圾填埋氣發電廠的產能,旨在利用越來越多的垃圾。這次,它沒有依賴外國技術人員,而是選擇了自行設計的工廠。
該工廠建在垃圾填埋場旁邊,延伸出由數百條管道組成的觸鬚,這些管道穿梭於垃圾層中。它捕獲冒泡的垃圾填埋氣並將其射入高度精密的機器中進行淨化。然後燃燒處理後的氣體以發電,足以滿足 8,000 個家庭的日常需求。
當地公用事業公司從未如此歡迎向電網供電。由於最近的乾旱,這裡的主要能源供應商水電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導致該市嚴重缺電。該市開始限制辦公樓等商業場所的空調使用,以節約能源。
但垃圾填埋場公司決心不放棄任何舒適的享受。這裡的工程師希望回收發電廠的能源浪費,並將其用於他們自己的五層辦公樓的供暖和製冷。
除此之外,他們計劃利用回收的能源加熱水,旨在為附近居住著該公司許多員工的地區提供免費熱水淋浴。
加速流程以節省土地
雖然這些舉措有助於擴大當地的能源供應,但它們無助於應對另一個挑戰。隨著每週都有成堆的新垃圾到達,該垃圾填埋場的儲存容量預計將比計劃提前 12 年達到上限。更糟糕的是,這家垃圾填埋場公司,就像中國許多同行一樣,發現很難為新地點討價還價,這與日益稀缺的土地資源限制相沖突。
該公司一直在努力尋找在佔用更少空間的情況下處理更多垃圾的方法。今年晚些時候,它將建造一個先進的設施,垃圾將在其中進入腐爛狀態並在幾天內產生甲烷,而不是在地下等待數年才能自然發生這個過程。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很難收集到足夠的廚餘垃圾——即將建成的設施的關鍵原材料——儘管一半的城市垃圾來自廚房。
目前,該市估計每天產生近 3,000 噸廚餘垃圾,但其中只有不到 200 噸進入指定的垃圾箱。其餘的是一個包含各種不可降解材料的垃圾沙拉,從蘇打水瓶到尿布,因為大多數市民幾乎不費心正確分類。
該公司計劃在現場重新分類垃圾,廢物管理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浪費,因為這將大大提高運營成本。工程師們意識到他們需要更多幫助,看到了另一個機會。
在公司“垃圾之旅”的一部分展覽中心,遊客現在正在玩一個新的影片遊戲。他們必須將垃圾正確地投入不同的垃圾箱才能獲勝。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氣候電訊》。www.eenews.net,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