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環境命令將使“弱勢群體處於陰影之下”

特朗普總統已撤銷一項1994年的指令,該指令要求各機構保護少數族裔或低收入地區免受汙染和健康危害

Man walking on littered overpass

一名男子走在紐約市臭名昭著的克羅斯-布朗克斯高速公路立交橋上,這條高速公路經常交通擁堵,並加劇了汙染和空氣質量惡化,拍攝於2021年11月16日,紐約市。

斯潘塞·普拉特/蓋蒂圖片社

氣候導報 | 民權倡導者和專家表示,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取消一項有31年曆史的環境正義指令,威脅到數千萬少數族裔或低收入社群居民的健康,這些社群通常是汙染、廢棄物堆積場和重工業的傾倒地。

撤銷比爾·克林頓總統1994年的一項行政命令,取消了一項在包括特朗普第一個任期在內的隨後四屆總統任期內都得以保留的指令,該指令要求聯邦機構解決其決策對貧困率高或少數族裔人口眾多的地區造成的“高度不利”環境和健康影響。

“這相當於讓幾十年的工作倒退,” 位於紐約的環境正義行動組織WE ACT的聯合創始人兼執行主任佩吉·謝潑德說。“他們正在努力消除支援公平、支援環境和氣候正義的政策和專案,這將對這些弱勢社群中許多人的健康和福祉產生有害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克林頓總統於1994年2月簽署的第12898號行政命令要求聯邦機構分析少數族裔或低收入社群的環境和公共健康危害,並避免加劇這些危害。

特朗普在他自己撤銷克林頓時代指令的行政命令中表示,這些政策違反了聯邦民權法,播下了種族分裂的種子,並且“否定、詆譭和破壞了勤奮、卓越和個人成就的傳統美國價值觀,轉而支援非法、腐蝕性和有害的基於身份的分贓制度。”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艾米麗·哈蒙德表示,在特朗普撤銷該指令後,各機構將審查每個專案,以確定“種族和其他邊緣化身份被該機構考慮的領域以及如何考慮”。政治任命人員將領導審查工作,並向白宮管理和預算辦公室提交報告。

“最終決定哪些政策被取消的將是OMB,” 哈蒙德說,她曾在拜登政府時期擔任能源部副法律顧問。“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

特朗普將他撤銷該指令——以及週二的其他幾項撤銷——定義為旨在結束政府部門“非法偏袒和歧視”的努力。

特朗普的指令還將禁止大多數聯邦撥款專案優先考慮幫助少數族裔或低收入社群的專案。 它還廢除了一項有60年曆史的平等就業行政命令和幾項多元化和包容性政策。批評人士表示,總統的舉動忽視了關於汙染對窮人的健康和經濟影響的研究。

“事實是,低收入社群、有色人種社群和土著社群受汙染和氣候變化的危害尤為嚴重,” 參議院環境正義核心小組聯合主席、參議員科裡·布克(民主黨,新澤西州)在給POLITICO旗下媒體E&E News的一份宣告中表示。“忽視這一現實將使這種危害永久存在。”

德克薩斯南方大學教授羅伯特·布拉德被譽為環境正義運動之父,他說克林頓1994年的命令承諾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正義,而不是特殊待遇。

“我們不是在談論給我們一些其他美國人沒有或無法保證的東西。這裡面沒有優待,” 布拉德說,他透過多年與喬治·H·W·布什政府和包括時任參議員阿爾·戈爾(民主黨,田納西州)在內的國會議員的溝通,為克林頓的指令奠定了基礎。

“每個美國人都有一項基本權利,即享受他們勞動的成果,並享受生活在一個沒有受到各種環境威脅侵擾的社群,無論是化學物質,還是貫穿社群的高速公路,還是用於在其他社群提供防洪保護的稅款,等等,” 他說。“我們當時說‘我們納稅,我們有權享受這些’。所以這不是某種程度上給予我們的東西。”

布拉德說,克林頓指令的失效最終可能會損害在上屆選舉中絕大多數支援特朗普的工薪階層白人社群。

白宮週三晚上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環境正義的一大進步

克林頓的行政命令是環境正義運動的一個里程碑,這場運動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民權運動,並突顯了黑人社群危險的汙染水平和健康問題。

基督聯合教會種族正義委員會1987年的一項有影響力的研究表明,有毒廢物處理設施主要位於少數族裔人口眾多的地區。

1990年1月,密歇根大學教授保羅·莫海和布尼揚·布萊恩特召集了包括布拉德在內的學者,他們當時正在研究黑人和棕色人種社群的汙染問題。 該小組致信喬治·H·W·布什總統的環保署署長比爾·賴利,後來與他和其他政府官員會面。

1992年,在布什仍在任期間,環保署發現少數族裔和低收入人口面臨“高於平均水平”的有毒廢物處理設施、空氣汙染物、受汙染的魚類和農業殺蟲劑的暴露風險。

基於不斷增長的研究和關注,克林頓簽署了他的行政命令,指示聯邦機構解決其決策對“少數族裔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造成的“不成比例地高”的健康和環境影響。

法學教授哈蒙德說,“這是第一份關於環境正義的總統政策宣告,承認有色人種社群以及貧困社群遭受了不成比例的傷害。”

這項政策從未成為法律,也不能像《民權法案》等聯邦法律那樣,被用作法律挑戰的依據。

但是,各部門和機構制定了自己的環境正義政策,以遵守克林頓的命令,並將這些政策納入《國家環境政策法案》的審查中。

例如,內政部的政策呼籲透過減少“明顯不同的環境負擔”和“增加獲得環境福利的機會”來幫助“服務欠缺的社群”。

環保署在2012年建立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資料庫,該資料庫顯示了全國24萬個普查“區塊組”中每個區塊組的環境和健康狀況以及人口統計資料。 聯邦政府以及州和地方的機構都使用環保署的EJScreen來識別需要環境 保護和援助的社群。

前總統喬·拜登擴大了克林頓的行政命令,要求各機構制定環境正義計劃,並啟動“正義40”倡議,以確保弱勢社群獲得至少40%的與環境、住房、經濟發展和其他領域相關的聯邦福利。

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在頒發一些贈款時優先考慮弱勢社群,這有助於他們與有資金聘請撥款文案撰寫人的社群競爭。

“我擔心的是,資源不足的社群,無論你是否主要位於農村地區——通常這些型別的社群都沒有資源來提高競爭力,” 曾在拜登政府時期領導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的迪恩·克里斯韋爾說。

克里斯韋爾在談到特朗普的撤銷令時說,“這將使我們一些最脆弱的社群處於陰影之下,因為他們無法與那些擁有資源的社群競爭。”

轉載自E&E News,經POLITICO, LLC許可。版權所有 2025 年。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