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希望放鬆對瀕危物種的保護,而科學家們正在為全球加速的大規模滅絕做好準備。
倫敦動物學會的新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正在導致更多物種走向滅絕,尤其是鳥類。與此同時,科學家們正在嘗試設計最佳方法,來選擇哪些物種可以獲得稀缺的保護資源,以及哪些物種將被允許消失。
“我們正處於大規模滅絕之中,”猶他州立大學教授、國際科學家團隊成員威爾·皮爾斯說,該團隊分析瞭如何在稀有物種死亡速度快於生物學家研究速度的情況下維持生物多樣性。研究結果昨天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此多的事物正在滅絕,我們正在失去對人類的巨大價值,我們不得不進行分類……以有效的方式儘可能多地挽救,”皮爾斯說。
正在進行的大規模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第六次,與恐龍的滅絕處於同一級別。根據去年7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保守估計,上個世紀約有200種脊椎動物滅絕,比自然速度快100倍。這還不包括在人類發現之前可能已經滅絕的物種。
人類的土地利用仍然是人口下降的最大驅動因素之一,而這正是特朗普政府正在提議對《瀕危物種法案》進行一些最大修改的地方。
特朗普領導下的內政部正在推出一項監管改革,可能會削減被指定為關鍵棲息地的區域,使動物更難被列為受威脅物種,在列名決定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的可能性,並放寬對干擾或殺死受威脅物種的禁令(Greenwire,7月20日)。
研究人員越來越注意到氣溫上升如何融入其中。6月發表在《皇家學會會刊B》上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70年,氣候變化可能成為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
倫敦動物學會昨天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上的研究使這種威脅更加清晰。
根據對481個物種的987個種群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強烈訊號”,即變暖會導致種群數量下降,即使控制了保護區和土地利用等因素也是如此。
倫敦動物學會指標和評估部門負責人、該研究的作者之一羅賓·弗里曼說,變暖速度最快的地區也出現了最急劇的種群數量下降。
變暖對鳥類的打擊也最大,研究人員表示,最壞情況下的變暖情景表明死亡率會翻倍。他們說,這可能是因為鳥類比哺乳動物對繁殖時間表和資源可用性的中斷更敏感。
對《瀕危物種法案》進行全面改革的支持者認為,該法案對企業和土地所有者來說負擔過重。但批評者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威脅可能對某些物種生存至關重要的地區。
弗里曼說,保護區可以為某些物種適應氣候變化提供緩衝,稱其為“美國應對氣溫變暖影響的最佳資產之一”。
內政部沒有回應就此事發表評論的請求。
憂思科學家聯盟科學與民主中心主任安德魯·羅森伯格說,美國已經積壓了大量需要保護的物種,而此舉是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出賣它們。
羅森伯格曾負責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瀕危物種保護工作,他說《瀕危物種法案》在阻止瀕危物種滅絕方面幾乎取得了完美的記錄,即使復甦已被證明更加困難。但是,他說,如果政府能夠在人口下降到需要《瀕危物種法案》之前就阻止其下降,對所有人來說會更好。
他說,對於本屆政府來說,這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他說:“如果你說,‘我們不要談論氣候變化,但我們要保護物種或改善收成’……這是自相矛盾的。”
經E&E News許可,轉載自Climatewire。E&E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