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6/1/17):本報道已更新,以反映特朗普政府今天宣佈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
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今天宣佈,他將帶領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是,無論特朗普是否讓美國留在該協定中,他的政策——如果全部成為現實——都已經有能力深刻地破壞美國實現其巴黎氣候目標的能力。
根據分析師在最近的波恩氣候談判中釋出的一份新報告(pdf),如果成功,總統對當前氣候法規的倒退可能會導致美國在2030年每年的排放量比那些政策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多排放0.4吉噸二氧化碳。當報告作者考慮到特朗普放棄奧巴馬政府制定但尚未完全實施的《氣候行動計劃》的決定時,這一差距會變得更大。這將導致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上屆政府設想的多1.8吉噸——約佔2005年美國排放量的31%。報告作者之一、非營利性氣候科學和政策研究所氣候分析的執行長比爾·黑爾解釋說:“這相當於美國排放量一直以來的下降趨勢發生了非常重大的逆轉。” “在特朗普的政策下,美國將遠遠達不到其巴黎氣候目標。”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據該協定,美國已同意到2025年將其排放量減少到比2005年水平低26%至28%。特朗普針對的主要政策之一是清潔電力計劃(CPP),這是奧巴馬行動計劃的核心。它要求電力部門大幅減少排放。該計劃目前正處於法院訴訟中,但如果它永遠無法成為現實,其消亡將導致2025年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2.02億公噸——這將使美國之前為實現巴黎2025年目標所做的努力減少11%至12%。
由於燃煤電廠的退役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的增長,電力部門預計即使沒有CPP,其排放量仍將大幅減少。世界資源研究所美國氣候倡議副主任凱文·肯尼迪解釋說,由於這些市場力量,“我們已經在電力部門大幅減少排放。” 但是,根據該報告,如果沒有CPP或替代計劃,“美國的排放量預計將趨於平穩”,而不是減少。
來源:Amanda Montañez;資料來源:EPA“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清單”;“中國和印度的行動減緩了排放增長,特朗普總統的政策可能導致美國排放量趨於平緩”,Niklas Höhne 等人,《氣候行動追蹤器》更新,2017年5月15日
該報告強調了特朗普可能損害美國氣候努力的其他行動。其中之一是可能倒退車輛效率標準。報告稱,如果政府削弱這些法規,乘用車和小型皮卡在2025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原本增加2200萬公噸——這將抵消美國先前為實現其巴黎2025年目標戰略的一小部分,超過1%。這個數字聽起來可能很小,但這僅僅是因為到2025年,受這些效率標準影響的車輛不會有很多在路上。“當你展望2030年及以後時,這些[標準]才變得更加重要,”肯尼迪說。“汽車行業的更替本質上是緩慢的,因此大幅減少排放需要更多時間。解決總體難題的部分方法是,你如何為長期減排做好準備。”
特朗普政府還在審查美國環境保護署關於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甲烷排放的法規。環保署的規則本應在2025年額外減少92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略低於美國先前為實現其巴黎目標而計劃的減排努力的1%。肯尼迪解釋說,同樣,這個數字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你需要努力減少工業、車輛——整個經濟——的甲烷排放,才能實現[巴黎2025年]目標。” 美國也尚未批准基加利修正案——一項旨在減少氫氟碳化物的國際計劃,氫氟碳化物是空調和製冷系統等系統中使用的強效溫室氣體。然而,特朗普政府似乎很可能批准該修正案。
如果目前美國的所有氣候政策——包括CPP——保持不變,到2025年,美國的排放量將比2005年水平降低10%。即使是這種降幅也遠未達到美國承諾的減排26%至28%。如果特朗普削弱這些政策,巴黎目標在未來可能會更加遙不可及。
奧巴馬的《氣候行動計劃》旨在完成剩下的工作。CPP和車輛標準是核心部分,但該計劃包含尚未實施的其他政策,例如到2030年將能源生產率提高一倍的策略。相反,削弱美國的氣候政策——包括計劃中的和當前的——可能會使美國的排放軌跡從下降轉變為未來10年的相對平穩線,黑爾說。
該報告還指出,美國2025年的巴黎目標本身並不能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而這正是氣候協議的核心目的。其他主要排放國的行動至關重要。根據該協議,各國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提高其減排幅度。
根據一些專家的說法,對於美國來說,最終的巴黎目標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的。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與政策專案副主任諾埃爾·塞林說:“[該報告提出]了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較為悲觀的觀點之一。” 首先,總統的監管倒退可能甚至不會發生;撤銷或修改法規需要時間,環保組織幾乎肯定會在法庭上對抗任何變更。此外,經濟力量正在強烈影響美國的排放,特別是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的增長以及煤炭的下降。州和地方政府也影響排放;加利福尼亞州不顧白宮的反對,正在推行自己嚴格的氣候法規。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和公共政策教授大衛·基思說:“該報告是對特朗普政府如果得逞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的有用說明。” “目前看來,政府實施政策的能力相當薄弱。” 然而,基思說,“不確定性是雙向的。最終結果可能會比報告說的更糟。”
基思和塞林強調,政府的政策逆轉可能會破壞美國自身排放以外的全球目標。“減排取決於合作,”基思解釋說。根據新的報告,目前,中國和印度——兩個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似乎註定要超額完成其巴黎目標,這主要是因為它們似乎有可能比預測的更早地減少煤炭使用。但正如美國顯然沒有推動更具雄心的氣候行動一樣,塞林指出,這可能會導致其他國家無法實現其目標。“那才是真正的衝擊,”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