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靈長類動物被發現冬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冬眠通常與寒冷地區聯絡在一起。但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在氣溫徘徊在攝氏30度左右時,熱帶地區的動物也可以進入長時間的冬眠。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首次提供了熱帶靈長類動物冬眠的證據。

馬達加斯加的肥尾侏儒狐猴在野外長期消失是眾所周知的,但實驗室研究無法證實這些動物是否冬眠。(上面的圖片顯示的是一隻圈養的個體。)德國馬爾堡菲利普斯大學的Kathrin H. Dausmann和她的同事在野外研究了狐猴,並記錄了它們在長達七個月的睡眠期間經歷的生理變化。研究小組發現,與其他冬眠動物(如熊)不同,狐猴在休息時不會調節體溫。相反,它們的體溫會波動——有時一天內波動超過20攝氏度——這取決於它們的樹洞住所提供的隔熱程度。

Dausmann和她的合作者寫道,根據他們的瞭解,這些“發現是熱帶哺乳動物長期冬眠的首次生理學證實,也是靈長類動物冬眠的首個證據。”由於冬眠帶來的新陳代謝降低發生在體溫較高的狐猴身上,作者指出,低溫不應再被納入冬眠的定義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