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醫院和家中的熱帶魚缸能喚起寧靜和美好的感覺。它們甚至可以在醫療程式之前降低壓力水平,並鼓勵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充分進食。但是,對人類有益的東西可能對海洋有害。
寵物店出售的大多數熱帶魚來自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珊瑚礁,那裡的漁民用氰化鈉噴射來麻醉色彩鮮豔的魚類。這種強效神經毒素使魚漂浮出珊瑚礁,以便於捕撈,但它也可能傷害或殺死魚類,並引發珊瑚白化。
“我發現諷刺的是,人們熱愛海洋。他們想在客廳裡保留一片海洋。但他們正在殺死珊瑚礁,” Søren Hansen 說,他是 Sea and Reef Aquaculture, LLC 的聯合創始人,該公司位於緬因州富蘭克林,是美國為數不多的熱帶魚養殖場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什麼不在各地的養殖場繁殖海水魚呢?淡水魚缸中的大多數魚類(更常見、更便宜且更易於維護)實際上是養殖的。但是,在工業水產養殖設施中繁殖海水魚需要重建珊瑚礁生態系統,這項技術才剛剛走出起步階段。
迫切需要改進。據估計,全球熱帶魚年銷售額為 2 億至 3 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美國每年進口約 1100 萬條魚,而全球銷量為 2000 萬條。估計表明,70% 到 90% 的捕獲魚在到達魚缸之前就已死亡,還有更多在被圈養後的頭六個月內死亡。“這是一個被忽視的行業,”檀香山的熱帶魚養殖戶 Frank Baensch 說,他補充說,“如果我想這樣做,我可以引進紅色名錄[瀕危物種]上的物種,而且沒有人會知道。”
2004 年,隨著《海底總動員》——一部關於小丑魚父子馬林和尼莫的動畫電影——引發了購買狂潮,對熱帶魚的需求猛增。“每個孩子都想要一條尼莫和多莉[電影中也出現的藍 Tang 魚]在他的魚缸裡,” 羅德島州布里斯托爾羅傑·威廉姆斯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 Andrew Rhyne 回憶道。Rhyne 說,沒有人想到要衡量野生捕撈魚數量的變化。但世界最大的魚類孵化場——佛羅里達州皮爾斯堡的 Ocean, Reefs & Aquariums 的小丑魚銷量猛增了 40%。
零售商正在為今年秋季的另一次銷售高峰做準備,屆時 《海底總動員 3D》 將上映。
幸運的是,小丑魚是少數幾種可以在圈養條件下繁殖的熱帶魚之一。像大多數底棲魚類(那些在堅硬表面產卵的魚類)一樣,父母會留在幼魚身邊照顧它們。底棲幼蟲也以完全成型的小型魚的形態出現,這使它們相對自給自足。幾十年來,愛好者們一直在透過反覆試驗繁殖小丑魚。Hansen 說,如今,小丑魚約佔所有熱帶魚銷量的 80%。
然而,商店中出售的其他 1500 多種熱帶魚幾乎都是在海洋中活捉的。這是因為養殖戶在繁殖中上層魚類方面取得的成功要有限得多,中上層魚類佔所有熱帶魚種類的 90%。中上層魚類產卵後就會拋棄幼魚。幼蟲沒有嘴、眼睛和內臟,而且非常脆弱,以至於與氣泡碰撞都可能殺死它們。
一個關鍵的挑戰是弄清楚餵養幼年海水魚的食物。與容易吞食加工薄片食物的淡水魚缸魚不同,熱帶魚更喜歡在食物還在撲騰時食用。幸運的是,育種者發現許多底棲魚類吃淡水輪蟲——一種每 24 小時自我克隆且幾乎不需要空間的微小動物。當輪蟲浸泡在海洋中發現的富含營養的脂肪和蛋白質中時,底棲魚類的狀況甚至更好。
這項研究已成功地在養殖場飼養小丑魚。有趣的是,這些魚也在進行選擇性育種。在他在緬因州的養殖場,Hansen 展示了他的變種,包括巧克力棕色的緬因摩卡尼莫、雪白的暴雪尼莫和令人費解的畢加索尼莫。Hansen 說,設計師尼莫看起來很酷,零售額也很高,愛好者們為最新的混合迭代支付數百美元。
為繁殖小丑魚而開發的工具最近已成功應用於數十種底棲魚類。但是育種者離馴化中上層魚類還差得很遠。由於中上層魚類的幼蟲非常小,它們只能攝取小於 80 微米的食物。(一微米是一百萬分之一米,或約四千萬分之一英寸。)事實證明,識別和培養這些微小的食物來源非常困難。
幾年前,Baensch 透過用橈足類無節幼蟲(橈足類動物的最早生命階段)餵養幼蟲,繁殖出了中上層小型神仙魚。除了非常小之外,橈足類無節幼蟲還富含消化酶,這是無腸幼蟲的必需成分。
Baensch 最初用從太平洋野生捕撈的橈足類無節幼蟲餵養幼蟲。他現在培養無節幼蟲供幼蟲的早期使用,但隨後轉向野生橈足類動物。然而,橈足類動物是一個挑戰,因為與輪蟲不同,它們避免擁擠的環境,並且需要時間進行有性繁殖。無節幼蟲也會在幾個小時內超過中上層幼蟲。
為了擴大中上層幼蟲的生產規模,養殖戶必須學習如何大規模繁殖它們的食物。他們正在取得一些進展。義大利的一個團隊透過在一個大水箱中飼養無節幼蟲,然後將它們濃縮在海水中,從而縮小了橈足類動物的空間需求。與此同時,Hansen 正在嘗試新的營養選擇。在未發表的工作中,他培養了一種浮游動物,並用它成功飼養了神仙魚幼蟲 15 天,這是他的第一次實驗的持續時間。
Hansen 和其他人希望,識別和飼養中上層熱帶魚的食物最終將使養殖戶能夠用圈養物種取代出售給零售商的野生捕撈魚。這種改變將保護珊瑚礁免受進一步的氰化物中毒。“水產養殖,在我看來,是未來,” 印度尼西亞自然基金會創始人 Gayatri Lilley 說,該組織致力於在印度尼西亞發展可持續漁業。“但[目前]這些珊瑚礁魚類的生物學特性仍然過於複雜,無法培養所有水族館物種。”
因此,水產養殖只是部分解決方案。Lilley 將她的時間用於培訓漁民使用水下網而不是氰化物方法。但漁民需要知道,買家會為使用可持續方法捕撈的魚支付更高的價格。
也迫切需要更好地監測該行業,例如為所有進入市場的魚類建立標籤系統,以表明它們是如何捕獲的或是否是養殖的。Rhyne 和他的同事 Michael Tlusty 說,目前,進入市場的大多數熱帶魚只是被編碼為“海洋熱帶魚”。Tlusty 說,這“就像引進鮭魚、鱈魚和金槍魚,然後將它們都稱為海鮮一樣。”
毅力將是擴大熱帶魚水產養殖的關鍵。Baensch 回憶起一項實驗,他最初飼養了 100 條扳機魚,但一夜之間它們的數量銳減至 12 條。“一切都很好,”他說,“直到魚開始互相殘殺。”事實證明,扳機魚長大後會變得非常具有攻擊性。但對小丑魚的研究表明,天生的習性可以在馴化過程中被消除——這也可能帶來更好的寵物。回到他的養殖場,Hansen 向我展示了一個裝滿數百條小丑魚的水箱。他說,它們永遠不會像在海洋中那樣成群結隊,並補充說:“野生捕撈的魚進來時會變得焦躁不安。它們不吃東西。它們躲在角落裡。我的魚已經習慣了圈養環境。它們會吃掉你扔給它們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防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