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自然》 雜誌
發表在 PLoS ONE 上的一篇論文指出,墨西哥灣北部的瓶鼻海豚遭遇了三重打擊,導致 2011 年初死亡率異常高。
2011 年 1 月至 4 月期間,墨西哥灣北部有 186 頭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被衝上岸。其中,86 頭是臨產或新生海豚,幾乎是歷史平均水平的兩倍。海豚的死亡情況正在透過一項正在進行的“異常死亡事件”(UME)調查進行監測,該調查是為了應對 2010 年初持續寒冷天氣期間大量成年海豚死亡而開始的。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PLoS ONE 的研究表明,寒冷天氣是削弱海豚種群並導致高死亡率的三個因素中的第一個。第二個因素是隨後在 4 月發生的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第三個因素是 2011 年大量來自融雪的冷淡水進入莫比爾灣(墨西哥灣的一個入口)。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阿拉巴馬州多芬島海洋實驗室的海洋科學家露絲·卡邁克爾表示,海豚自然會遇到季節性的溫度和淡水波動,單獨的任何一個因素都不一定會導致擱淺或死亡。但是,如果海豚種群由於先前的事件(例如墨西哥灣北部食物鏈中的石油或細菌感染)導致食物資源枯竭而已經虛弱,那麼冷的淡水脈衝可能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NOAA) 海洋哺乳動物健康和擱淺響應專案協調員泰瑞·羅爾斯表示,在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1 月期間,接受測試的 51 頭擱淺海豚中有 12 頭對布魯氏菌呈陽性反應。布魯氏菌存在於一些健康的動物體內,可導致海豚患上肺炎、腦炎、皮膚和骨骼感染以及流產。
卡邁克爾說:“研究表明,在深水地平線漏油事件和一些特別寒冷的冬天之後,海豚的狀況很差,我們從 NOAA 的分析中得知,有些海豚感染了布魯氏菌。”“對於已經承受壓力且狀況不佳的動物來說,這列冷淡水‘列車’肯定會影響死亡的時間。”冷水在春季產仔期間湧入莫比爾灣,而且在這一區域附近發現的新生海豚擱淺的數量最多。由於海豚的妊娠期為 12 個月,因此一些擱淺的新生海豚是在漏油事件期間受孕的,這可能會影響它們的生存能力。
密西西比州格爾夫波特海洋哺乳動物研究所的執行主任、海洋生物學家莫比·索蘭吉說:“一個常識是,營養狀況良好的動物更能承受變化和壓力。”“在面臨多重環境挑戰的情況下,我們可能無法說清是哪一件事或哪幾件事造成的。我們知道,墨西哥灣北部的海豚在過去幾年中遭受了許多環境挑戰,我們也知道,這些挑戰中的每一個都會影響它們應對其他挑戰的能力。”
羅爾斯說,與擱淺情況經常發生的一樣,很少有海豚被發現時狀況良好到足以確定死因。科學家也沒有關於那些已經分析過的海豚的完整死因資料。UME 調查仍在進行中,最終資料和分析通常要到事件發生後 18 個月才能獲得。
卡邁克爾希望這項研究能夠鼓勵科學家們考慮擱淺等事件發生的物理和化學環境,因為這些環境可能會影響物種對壓力的反應方式。
她說:“瞭解人類相關且可能可以管理的事件與那些只是發生而我們可能能夠或無法管理的事件之間的聯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