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任何其他癌症。全球每年約有 160 萬人被診斷出患有肺癌,五年後仍存活的人數不到 20%。
現在,本週發表的三項基因組測序研究1–3正在為更有效的肺癌個體化治療奠定基礎,在這種治療中,患者與最適合其腫瘤特定基因特徵的療法相匹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新的兩項研究分析了來自 178 名肺鱗狀細胞癌患者1和 183 名肺腺癌患者2的組織樣本的基因組,這是迄今為止針對這些疾病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基因組研究。 第三項研究對 17 個肺腫瘤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以比較吸菸者和從不吸菸的患者的基因組3。
“我們不再是透過鑰匙孔窺視,而是獲得了頂層公寓的全景視野,”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腫瘤學家 Ramaswamy Govindan 說,他是其中兩項研究的作者1, 3。 他說,過去,研究肺癌個體化療法的研究人員主要關注少數基因,但本週的研究揭示了整個基因組的複雜變化。
Govindan 說,首批他稱之為“編目研究”的浪潮將有助於轉變癌症臨床試驗的進行方式,重點轉向規模較小的試驗,在這些試驗中,預計會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從治療中獲益。 癌症患者將不再將許多具有不同突變的患者混為一談,而是根據其突變進行隔離並進行相應治療。 “當您尋找更有效的療法時,您不需要更大規模的試驗,”他說。
潛在的回報是顯而易見的:旨在解決特定突變的靶向療法比簡單地殺死快速分裂細胞的傳統療法副作用更少,也更有效。 幾種靶向藥物已經獲批用於治療腺癌,腺癌佔所有肺癌的 40% 以上,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藥物獲批用於治療肺鱗狀細胞癌,另一種常見型別,目前採用非靶向療法治療。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的基因組學研究員 Matthew Meyerson 說,在鱗狀細胞癌研究中出現的各種突變中,有許多可以使用已經在市場上或正在為其他疾病開發的藥物進行靶向治療。他曾在波士頓馬薩諸塞州和劍橋市的 Broad 研究所工作,參與了兩項研究1, 2。
突變模式
這些研究揭示了新的突變類別,並顯示了吸菸者和不吸菸者肺癌之間的顯著差異,吸菸者腫瘤的突變數量是後者的數倍,突變型別也不同。
不吸菸者可能在EGFR和ALK等基因中發生突變,這些基因已經可以透過現有藥物進行特異性靶向治療。 吸菸者尤其容易在參與 DNA 修復的基因以及其他特徵性突變中受到損傷。 “這些基因組已被致癌物暴露弄得傷痕累累,”Govindan 說。
此外,肺鱗狀細胞癌中發現的突變模式比其他肺癌中的突變模式更類似於頭部和頸部鱗狀細胞癌中看到的突變模式。 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這樣一種觀點,即按腫瘤的分子圖譜而不是起源部位對其進行分類,將更有效地選擇正確的藥物進行治療。 例如,如果乳腺癌和肺癌都攜帶相似的突變,則可以在肺癌中嘗試使用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的藥物。
在肺癌中也確實出現了與其他癌症相關的突變。 耶魯癌症中心醫學腫瘤科主任 Roy Herbst 說,總體而言,這些研究表明肺癌是一種極其多樣化的疾病。 “讓我驚訝的是異質性,”他說。 他預見到未來一兩年內“聚焦測序”時代的興起,臨床醫生可以在其中分析 400 或 500 個基因,以幫助指導治療過程。 分析所有基因或患者的所有基因組將提供比腫瘤學家可以使用的更多資料。 但他說,為了做好這一點,突變需要與更多資訊聯絡起來,例如轉移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以及藥物的有效性。 Meyerson 同意。 “真正能夠提供資訊的資料是將基因組資料與靶向治療的結果相結合時的資料,”他說。
但他警告說,肺癌仍然很難戰勝。 例如,腫瘤通常會對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而選擇下一種最佳藥物可能需要進行第二次基因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