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蟾蜍威脅“生態災難”

研究人員呼籲採取行動,阻止這種入侵性兩棲動物在馬達加斯加毒害本地物種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馬達加斯加獨特的野生動物正面臨著有毒蟾蜍的入侵,這可能會摧毀該島的本地物種。以蟾蜍為食的蛇類尤其面臨中毒的危險,該島上其他獨特的動物(如狐猴和特有鳥類)也面臨著危險,該物種也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

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封信中,11位研究人員警告說,3月份在非洲國家最大的海港圖阿馬西納附近觀察到了亞洲普通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據推測,這些兩棲動物是從亞洲透過集裝箱運來的,現在正在利用作者所說的“理想的資源和氣候”來安家落戶。

澳大利亞湯斯維爾詹姆斯庫克大學的野生動物健康研究員喬納森·科爾比和他的同事說:“時間緊迫,所以我們正在緊急呼籲保護界和各國政府阻止一場生態災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種入侵性兩棲動物的發現使人們回想起澳大利亞的甘蔗蟾蜍(Rhinella marina)瘟疫。這些動物是亞洲普通蟾蜍的近親,於1935年被故意引入澳大利亞;它們隨後摧毀了本地動物種群,並已蔓延到該國的大部分地區,無視了根除它們的嘗試。

科爾比和他的同事警告說,類似的情況現在可能發生在馬達加斯加。

入侵者
科爾比告訴《自然》雜誌,據報道,這些蟾蜍已經對蛇類(包括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馬島地蚺(Acrantophis spp.))造成了致命傷害。他借鑑了甘蔗蟾蜍的情況,警告說,超過50種特有蛇類可能受到威脅,因為它們很可能會吃有毒的蟾蜍。標誌性的馬達加斯加物種,如貓科動物隱肛狸(Cryptoprocta ferox)、狐猴和特有鳥類也處於危險之中。蟾蜍還可能將疾病傳播給其他兩棲動物,甚至汙染飲用水並將寄生蟲傳播給人類。

該物種在馬達加斯加尚未廣泛分佈,但已在距離重要的貝塔姆波納自然保護區僅25公里的地方發現,並且距離其他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不遠。目前尚不清楚其傳播速度有多快,但甘蔗蟾蜍的活動範圍已達到每年50公里。

潛在的悲劇不僅限於馬達加斯加。科爾比說:“現在,這些蟾蜍從馬達加斯加傳播到其他印度洋島嶼(如馬斯克林群島、葛摩和塞席爾)的風險很高。”

他說,人們已經在收集和清除蟾蜍,安塔那那利佛致力於生物多樣性的非政府組織Madagasikara Voakajy正在追蹤兩棲動物的傳播。科爾比說,應該捕獵蟾蜍,摧毀它們的卵,並排乾池塘以阻止它們的繁殖。“我們仍處於人口增長的早期階段,”他說。應迅速制定根除計劃,“趁著種群仍然相對較小且可控制”。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入侵物種研究中心主任馬克·霍德爾指出,要被認為是入侵物種,外來物種必須建立一個繁殖種群,該種群會傳播並造成環境和經濟損害。在此基礎上,現在就宣佈馬達加斯加的亞洲蟾蜍是一個問題物種可能為時過早,他說,但“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擔憂”。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 2014年5月28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