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年5月23日,一個孩子出生在瑞典鄉村,他後來改變了科學的程序。卡爾·林奈被認為是現代分類學之父。他建立了現代生物命名系統,即二項式命名法,該系統規定了科學家如何識別和分類新的生物。
為了紀念林奈即將到來的生日,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的國際物種探索研究所(IISE)於5月21日釋出了2014年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名單。自2008年以來,IISE每年都會發布這樣的名單,作為記錄估計仍未被發現的1000萬個物種的更大計劃的一部分。
科學家每年大約命名18,000個新物種;公眾從未聽說過其中大多數。為了彙編他們的前10名,IISE研究人員全年搜尋主要和次要來源,以識別可能納入名單的物種。然後,他們將選擇範圍縮小到大約40個候選物種,並將此列表傳遞給IISE國際選擇委員會,該委員會確定前10個物種。IISE的分類學家昆汀·惠勒解釋說:“我們或選擇委員會沒有嚴格的標準……[所以我們關注的是最大、最小、最可愛、最醜陋、最令人驚訝甚至不尋常的名字。” 選定的物種代表了生命的五個王國,來自七大洲。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惠勒說,該名單的目的不僅是展示地球上令人難以置信的生命多樣性,而且還要“引起人們對生物多樣性危機以及正在為此採取行動的物種探索者的關注”。 只有一小部分已知物種為科學所知,據估計每天有50到100個物種滅絕。因此,彙編有關新物種的資料是推進環境研究領域的重要工具。 惠勒觀察到:“除非我們首先了解存在哪些物種,否則我們就無法檢測或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也無法做出最佳的保護決策。”
惠勒和他的同事們也希望這份名單能夠延續林奈的遺產。 惠勒說:“我們在他的生日或前後釋出這份名單……這是對這位科學家的一種詩意的公正,他開始了雄心勃勃的工作,以完成我們星球上生命的清單,這項工作仍在繼續。” 今年的名單包括一隻綽號為“地獄來的雞”的帶羽毛恐龍和一種在海底築巢的河豚,這些巢看起來像“麥田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