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科動物粗壯傍人(Paranthropus robustus)可能不像研究人員認為的那樣是專性食客。人類學家使用一種新的雷射技術,深入研究這些人科動物的牙齒,發現這種靈長類動物實際上吃了各種各樣的食物。
在240萬至140萬年前,粗壯傍人漫遊在非洲大草原上。研究人員推測,由於它們擁有較大的臼齒,厚厚的牙釉質和強壯的頜肌,它們會吃低營養、富含纖維的食物,而它們的工具製造親屬能人(Homo habilis)和直立人(Homo erectus)則會吃更柔軟的食物,如水果和肉。“很多事情讓這些人看起來像咀嚼機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人類學家馬特·斯龐海默(Matt Sponheimer)說。“相比之下,人類的牙齒非常精緻。” 這種明顯的僵化飲食被歸咎於粗壯傍人後來在更新世時期因氣候變得乾燥和季節性更強而滅絕的原因。
斯龐海默和他的同事們利用來自南非的180萬年前的牙齒,以季節性尺度研究了這些人科動物的飲食。斯龐海默解釋說,牙釉質是分層形成的,不會快速更迭,但它卻能動態地反映出人科動物的化學成分。任何動物體內的化學物質都來自於它攝入的物質,比如植物。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將陽光轉化為能量,但它們依賴於兩種略有不同的過程形式。這兩種方法會向植物葉片中新增不同數量的碳13同位素。灌木、灌木叢和樹木的果實或葉片中的碳13含量低於稀樹草原草。粗壯傍人所吃食物中的化學物質,包括同位素,在人科動物的恆牙形成時被納入了牙釉質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斯龐海默和他的同事們使用雷射從四顆粗壯傍人的牙齒中取出樣本,只在珍貴的樣本上留下小小的痕跡。然後,他們分析了樣本中的碳同位素比率。研究人員在本週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粗壯傍人不僅僅吃堅硬的木質食物,還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也許是草、塊莖甚至動物——而且他們吃的食物會因季節和人科動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但是,如果粗壯傍人依賴於靈活的飲食,那麼它的食物就不是它滅絕的原因。相反,斯龐海默提出了其他可能性:如果他們有更多樣化的飲食,他們可能吃了與能人或直立人相同的食物。也許這種直接競爭讓他們滅絕了。或者,也許粗壯傍人生活在較小的群體中,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攻擊。或者可能是人類祖先的繁殖速度超過了他們,並佔領了他們的地盤。“真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斯龐海默說。“但簡單的答案是我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