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朋友或同事何時感到悲傷、憤怒或驚訝是與他人相處的關鍵。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擅長“竊聽”情緒有時可能會帶來額外的壓力。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挑戰了普遍的觀點,即情商對情商擁有者完全有益。
在2016年9月刊的《情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德國法蘭克福金融與管理學院的心理學家米里亞姆·貝希托爾特和凡妮莎·施耐德向166名男大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問題,以衡量他們的情商。例如,他們向學生展示了人們面部的照片,並詢問他們幸福或厭惡等情緒在多大程度上被表達出來。然後,學生們不得不在表情嚴肅的評委面前進行工作演講。科學家們測量了學生在演講前後唾液中應激激素皮質醇的濃度。
在被評為情商較高的學生中,實驗期間的壓力指標升高幅度更大,並且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恢復到基線水平。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希拉里·安格·埃爾芬拜因說,研究結果表明,有些人可能情商過高,對自己不利。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有時你可能在某方面非常出色,以至於會引起麻煩,”她指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事實上,這項研究進一步證實了之前的研究,這些研究暗示了情商的陰暗面。2002年發表在《人格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情感敏銳的人可能特別容易感到抑鬱和絕望。此外,包括2013年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項研究在內的多項研究表明,情商可以被用來操縱他人以獲取個人利益。
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觀察情商與壓力之間的關係在女性以及不同年齡和教育程度的人群中會如何發展。然而,組織行為學教授貝希托爾特說,情商是一項有用的技能,只要你學會正確應對情緒——包括他人的和自己的情緒。例如,一些敏感的人可能會承擔起他人悲傷或憤怒的責任,這最終會讓他們感到壓力。貝希托爾特說,記住,“你不對別人的感受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