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的刑事司法

未開發的人類能力和新技術可以識別罪犯和打擊犯罪 

馬里奧·瓦格納

儘管法醫技術取得了進步,但刑事調查仍然依賴於古老的工具,例如目擊證人證詞,這種證詞可能存在偏見且不可靠。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利用其他人類能力,例如嗅覺或面部識別天賦,情況會怎樣呢?研究人員正在探索這種可能性以及其他犯罪打擊技術,這些技術較少依賴人類判斷,更多地依賴大資料運算,例如預測罪犯再次犯罪風險的演算法。這些方法需要在投入使用前進行驗證,但研究表明,它們可能對刑事司法系統大有裨益。

嗅覺證人

想象一下,您目睹了一起犯罪事件,並被傳喚到警察局,在那裡一位偵探向您展示了一系列人類氣味。您的任務是嗅出屬於罪犯的氣味。這並不是一個瘋狂的想法——您聽說過目擊證人,甚至可能聽說過聽覺證人,但研究表明,有一天人們也可能能夠充當“嗅覺證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2016年5月發表在《心理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瑞典和葡萄牙的研究人員向73名男性和女性展示了一段與體味相關的犯罪影片,然後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包含三種、五種或八種不同氣味的嗅覺陣容(包括與影片相關的氣味)。在三人嫌疑人陣容中,參與者正確識別出罪犯的比例為96%。不幸的是,在五人和八人嫌疑人陣容中,他們的準確率分別降至56%和46%。第二個實驗測試了40名參與者能夠記住與犯罪相關的氣味多長時間。儘管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到這一點,但一週後記憶變得不可靠。研究人員認為,嗅覺證人的表現與目擊證人和聽覺證人相似。所有形式的證人證詞都可能出錯,但基於氣味的陣容可能特別有助於識別與受害者近距離接觸的犯罪行為的實施者,例如性侵犯,或在黑暗掩蓋下實施的犯罪。——傑森·G·戈德曼

超級識別者

嗅覺並不是唯一被低估的人類感官。那些在記住面孔方面表現出色的人——所謂的超級識別者——對警察和邊境管制部門很有用,因為他們可以識別閉路電視錄影或照片中看到的嫌疑人。但是,是什麼讓這些人如此擅長記住面孔呢?

新的研究表明,超級識別者將目光聚焦在哪裡以及如何聚焦可能會產生影響。在2016年3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8名超級識別者和20名面部識別能力一般的志願者,並追蹤了他們觀看面部照片時的眼球運動。科學家們發現,與普通志願者相比,超級識別者將更多時間集中在鼻子上,而不是面部的任何其他部位。然而,去年五月,同一批研究人員中的一些人對六名實驗室確定的超級識別者進行了深入的認知評估,並在《皮層》雜誌上報告說,這些人傾向於處理整個面部——包括特徵之間的間距——而不是一次處理一個特定特徵。

“超級識別者可能具有更大的感知範圍,並從注視面部中心獲取更多資訊,”斯特靈大學的心理學家安娜·博巴克說,她也是這兩項研究的合著者。簡而言之,盯著鼻子看可能有助於超級識別者更好地處理整個面部。

倫敦警察廳最近從警隊內部招募了一支由超級識別者組成的特別小組,以協助身份識別任務。但警察並不是唯一可能從這項工作中受益的人——如果更多的研究證實這些發現,那麼注視鼻子最終可能成為幫助“日常生活中面孔識別困難的人”的有用策略,博巴克說。——梅琳達·溫納·莫耶

電腦法官

刑事司法系統中另一個依賴人類判斷的領域是提審——當嫌疑人被逮捕但尚未被起訴時,法官必須決定是釋放還是關押被指控的罪犯,直到其下一次出庭日期。法律專家和科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努力將資料驅動的、經驗主義的方法引入到這些艱難的法律決策中。現在,技術使他們能夠使用海量資料集和日益複雜的統計算法來做到這一點。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一個包含近 29,000 起家庭暴力案件的資料集上訓練了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以瞭解其表現如何。根據2016年3月發表在《實證法律研究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該方法發現了嫌疑人在獲釋後再次犯罪的可能性與年齡、性別、先前指控數量和先前逮捕令數量等變數之間的聯絡。當面對新的、不熟悉的案件時,計算機正確識別出90%未再次犯罪的嫌疑人。

如今,大約20%在提審後獲釋的人會在兩年內再次被捕。研究人員表示,儘管該軟體不會取代人類法官,但他們的演算法可以將再犯率降低一半,降至10%,這或許可以使美國大城市每年平均減少1000多起家庭暴力逮捕事件。——J.G.G.

傑森·G·戈德曼是一位居住在洛杉磯的科學記者。他曾為《大眾科學》、《洛杉磯》雜誌、《華盛頓郵報》、《衛報》、BBC、《保護》雜誌和其他媒體撰寫過關於動物行為、野生動物生物學、保護和生態學的文章。他為《大眾科學》的“60秒科學”播客撰稿,並且是《科學部落格:基本指南》(耶魯大學出版社)的聯合編輯。他喜歡在電視和廣播上分享他的野生動物知識,並經常向公眾講述野生動物和科學傳播。

更多作者:傑森·G·戈德曼

梅琳達·溫納·莫耶,《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著有《如何培養不出混蛋的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基於科學的更好育兒策略》(G. P. Putnam’s Sons,2021 年)。她在 2021 年 9 月刊中撰寫了關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女性的原因。

更多作者:梅琳達·溫納·莫耶
SA Mind 第 28 卷第 1 期本文最初以“明日的刑事司法”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8 卷第 1 期(),第 1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7-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