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心理學家發現,居住在吵鬧環境中的兒童在閱讀學習方面存在困難。他們懷疑噪音會干擾語言學習。現在,他們的懷疑已在實驗室中得到證實。
最初的實驗發表於1973年,研究物件是居住在紐約市四棟獨特的公寓樓裡的兒童。“橋樑公寓”位於曼哈頓一側的喬治·華盛頓大橋上,直接坐落在95號州際公路上方。
研究人員在當時寫道,“開放式高速公路通風口和建築物的垂直表面產生[了]高噪音水平和‘回聲室’效應。”在建築物底層,噪音高達85分貝,就像攪拌機一直開著一樣。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建築物較高的樓層,噪音較小,兒童的閱讀困難也較少。但頂層公寓的租金也更高,而家庭收入與閱讀能力相關。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想,噪音是否真的與語言障礙有關。
現在,實驗室實驗已經證實了這一點: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當背景噪音過大時,幼兒學習詞彙會遇到困難。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生、研究作者布里安娜·麥克米倫說:“許多研究都是在非常安靜的環境中進行的,但這並不是孩子們在現實世界中真正體驗到的。”
實驗室學習
為了進行實驗室研究,麥克米倫讓106名年齡在22至30個月之間的兒童坐在一個隔間裡,學習透過揚聲器播放的一些虛構詞語與電視螢幕上呈現的一些虛構物體之間的關係。這些詞語是由一個女聲朗讀的,在某些情況下,孩子們也聽到了另外兩個男人說話的背景噪音。麥克米倫調整了背景談話的音量大小,以觀察幼兒是否仍然可以學習新詞。
之後,麥克米倫透過觀察幼兒在聽到新學的詞語時,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正確物體而不是干擾物體的程度,來測試幼兒是否學會了這些詞語。
雖然在較安靜的背景噪音下學習詞語的兒童,將目光投向正確物體的次數佔三分之二,但在較吵鬧的背景噪音下學習詞語的兒童,將目光投向正確物體的次數僅佔一半——與他們沒有被提示去看任何一個物體的情況相同。《兒童發展》雜誌週四發表了這些研究結果。
現實生活中的類似情況
在本例中,較吵鬧的背景噪音為60分貝(dB),是成人談話的平均音量,而較安靜的背景噪音則設定為55分貝。女聲的“目標”語音被設定為稍響一些,為65分貝。
馬里蘭大學語音科學教授羅謝爾·紐曼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說這很重要。紐曼說,5分貝的差異是科學家在日託機構的故事時間裡測量的差異量。即使孩子們應該保持安靜並聽讀者講話,也可能有很多額外的噪音。
紐曼說:“顯然,如果你把聲音弄得足夠吵,我們所有人都會失敗,那將非常無趣。”“但重要的是,孩子們失敗的噪音水平實際上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經歷的噪音水平。”
紐曼也在研究噪音環境下的語言學習。她在2014年發表了一篇論文,該論文沒有發現噪音對語言學習有任何問題,但她的研究略有不同。孩子們年齡大了5-6個月,使用的背景噪音也不同。
紐曼說:“我們使用了九個人說話的喃喃細語聲。這更像你在擁擠的餐廳或擁擠的日託中心聽到的聲音。”相比之下,新的研究只有兩個男人同時在背景中說話,這“更像是家庭環境中會發生的情況,例如,另一位家長正在與另一個孩子說話,或者電視開著”,紐曼說。
語言學習的延遲可能會影響兒童多年。“我們已經知道,當孩子們上學時,詞彙量較弱的孩子不一定會趕上,”紐曼說。
但麥克米倫說,父母不應過於擔心。“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記住,孩子們非常有韌性,非常擅長學習語言,”她說。在她的研究中,她發現,在嘈雜的背景下嘗試學習物體-詞語關係之前,先在安靜的環境中聽到新詞語的兒童沒有任何問題。
紐曼對此表示贊同。“並非所有事情都需要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但至少在一天中的某些時候,孩子們應該有機會聽到語言,而背景中沒有很多其他聲音,”例如電視、收音機、大聲的玩具或媒體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