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兒童的成功,不能只看意志力

延遲滿足並非總是理性的選擇

在一個樸素的房間裡,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坐在桌子旁。一位友好的研究人員在她面前放了一顆棉花糖,並告訴她,如果她能忍住15分鐘不吃,他會再拿一顆來,到時她就可以吃兩顆了。他離開了,而她接下來的舉動將預示著她餘生的成功和心理健康。這就是現在經典的棉花糖研究的力量,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這是衡量自制力的方法。

最初的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後續工作表明,兒童在吃棉花糖前等待的時間長短,比智力更能預測他們成年後的成功。然而,去年10月發表在《認知》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兒童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的行為,可能並不總是僅僅反映他們天生的自制力。孩子也可能在理性地決定是否相信第二顆棉花糖真的會很快到來。

羅切斯特大學腦與認知科學博士候選人、新研究的主要作者塞萊斯特·基德懷疑,人們可能對經典的棉花糖研究存在一種普遍的誤解——即等待永遠是正確的選擇。多年前,當她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安娜市的一個無家可歸者收容所做志願者時,她意識到周圍所有的孩子都會立刻吃掉他們的棉花糖,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能隨時被奪走的環境中。“只有當孩子相信第二顆棉花糖很可能會送到時,延遲滿足才是理性的選擇,”基德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擁有未來。


雖然之前的棉花糖型別研究承認,外部因素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等待更大獎勵的能力,但沒有一項研究直接測試這些因素的影響。因此,基德和她的同事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在研究中操縱了年輕參與者環境的可靠性。一位研究人員給平均年齡為四歲的孩子們一些質量較差的藝術材料,並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等待,她會帶回更好的材料。在“可靠”的條件下,她確實這樣做了,但在“不可靠”的條件下,她回來解釋說,她根本沒有更好的材料。隨後進行了棉花糖測試。在可靠條件下,孩子們平均等待了12分鐘,而在不可靠條件下,孩子們只等待了3分鐘。

考慮到這一點,對棉花糖研究進行數十年跟蹤調查的發現[見右側時間軸]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這些研究無一例外地指出,兒童在吃棉花糖前等待的時間長短,與他們日後的心理健康、能力和成功程度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絡。最近一項針對最初研究中的孩子(現在他們已經40多歲了)進行的影像學研究甚至發現,童年時能夠抵制誘惑和不能抵制誘惑的人,其關鍵大腦區域的活動存在差異。

如果基德是對的,那麼這些差異可能不僅僅是天生自制力的結果,還可能受到社會經濟地位、育兒質量和其他影響決策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認為缺乏意志力是決定兒童等待時間以及隨後成為兒童日後成功的主要驅動因素的唯一相關因素,是不正確的,”她說。

1972年:沃爾特·米歇爾的經典“棉花糖研究”發表。研究人員給學齡前兒童一塊糖果,並告訴他們,等待15分鐘再吃就可以再得到一塊棉花糖。他們平均等待了6分鐘。將棉花糖藏起來或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兒童能夠延遲滿足的時間更長。

1981年:一項針對鴿子的實驗產生了類似的結果——分散注意力和視覺障礙有助於鳥類延遲滿足。

1988年:那些在學齡前能夠更好地延遲滿足的兒童,現在已是青少年,他們在學業、情感和社交能力方面表現出更強的能力,包括更高的SAT分數。

1999年:米歇爾提出了一個意志力框架:理性的“知”系統促進自制力,而情感的“行”系統則會削弱它。

2005年:在七歲時,孩子們開始理解“兩種想法”,稱為尤利西斯衝突。希臘英雄尤利西斯矛盾的慾望使他將自己綁在船桅上,這樣他就可以聽到塞壬的歌聲而又不會屈服於它。

2009年:在四歲時未能延遲滿足會增加11歲時超重的風險。

2011年:米歇爾最初研究物件的抵制誘惑能力差異在四十年後仍然很明顯。

2012年: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兒童發揮自制力的能力也受到環境的影響。

西蒙·梅金是一位居住在英國的自由科學記者。他的作品曾發表在《新科學家》、《經濟學人》、《大眾科學》和《自然》等刊物上。他報道生命科學,專長於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精神健康。在X(原Twitter)上關注梅金 @SimonMakin

更多作者:西蒙·梅金
SA Mind Vol 24 Issue 1本文最初以“掌中的棉花糖”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4卷第1期(),第8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313-8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