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認為,尋找火星生命的跡象需要重新考慮一下策略。
一種流行的策略是調查很久以前水生沉積物積累的地方,例如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96英里寬(154公里)的蓋爾環形山內發現的古老的湖床環境。
根據由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Joseph Michalski領導的研究團隊的說法,在地球上,這種古老棲息地儲存了古代生命的豐富證據——但這並不意味著火星上也會如此。[火星生命搜尋(照片時間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在今天(12月18日)線上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的一篇題為“觀點”的文章中寫道:“火星不是地球。”
他們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對生命如何進化以及生命證據如何儲存的全部觀點,都因為我們生活在光合作用進化的星球上而受到影響。”“即使光合作用在火星上進化了,關於地表生命會多麼成功,以及這種生命的證據是否能夠被記錄在沉積記錄中,仍然存在疑問。”
大約40億年前,生命在地球上首次紮根,但在藍藻進化出產生氧氣的光合作用之後,大約在15億年後才真正開始騰飛。這些微生物產生的氧氣導致大氣臭氧層的形成,從而保護地表生命免受有害的紫外線輻射。
科學家說,因此,這種進化創新開闢了大量的可居住空間,使生物體能夠在陸地和海洋的地表和近地表環境中殖民。
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這裡的時間很重要。火星曾經相對溫暖潮溼——比現在無論如何都要溫暖潮溼得多。但到了40億年前,火星的內部已經冷卻到足以使其磁發電機關閉,並且這顆紅色星球失去了其全球磁場。(地球仍然有磁場,因為我們的星球比火星大10倍,因此冷卻程度遠沒有那麼大。)
這個磁場曾起到遮蔽火星大氣層免受太陽風(從太陽流出的帶電粒子流)的影響的作用。它的損失導致了曾經厚厚的大氣層被剝離,以及行星轉變為今天寒冷的沙漠——這個過程大約在37億年前基本完成。
因此,為了使地表生命真正開始發展——並因此有很好的機會被儲存在湖床沉積物中——光合作用可能必須在火星上比地球上早進化至少10億年。
Michalski和他的同事們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賭注。因此,他們主張優先考慮可能曾經在火星上存在過地下生命的地方——例如古老的熱液系統,這可能就是地球上生命的搖籃。
你也不必一定要挖得很深才能找到這樣的系統。美國宇航局的“勇氣號”火星車早在2008年就在火星的古謝夫環形山內偶然發現了一個,當時它那不聽話的車輪刮掉了一些地表汙垢。
這樣的推理可能很快就會有實際應用:在2020年,美國宇航局計劃發射一輛搜尋火星生命的火星車,它將收集和儲存岩石樣本,以便最終返回地球。
該研究的合著者、羅德島布朗大學地質學教授Jack Mustard表示,他希望2020年的火星車能夠調查這顆紅色星球上暴露的“礦化斷裂帶”。
Mustard告訴Space.com:“這些地方是地殼中存在流體流動的地方,在那裡你會獲得來自不同來源的不同流體之間的混合,這些流體可能具有不同濃度的重要元素,以及例如溶解的氫。”(氫是微生物的一種可能的能量來源。)“那些會很酷。”
他補充說,這項新研究的主要目標是“在我們繼續尋找生命及其前體分子的潛在證據時,讓更廣闊的科學界朝著這些方向思考”。
編輯推薦
版權所有 2017 SPACE.com,一家Purch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再分發此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