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前往最近的恆星和遙遠的過去

Getty Images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幼兒園之前,我就已經夢想著星際旅行的奇蹟。我看到《阿波羅》號宇航員登上月球,並每週欣賞原版《星際迷航》電視劇中企業號船員的冒險經歷。似乎我們很快就要躍入那片“最後的邊疆”。但是,成年的我如今更加了解探索寒冷浩瀚的太空有多麼困難——即使我們是用機器而不是我們脆弱的人類來做到這一點。前往近鄰火星(平均距離僅2.25億公里)的機器人任務失敗的頻率令人不快。這幾乎就像宇宙似乎在挑戰我們,要麼大幹一場,要麼就待在家裡。

那麼,我們的封面故事為您帶來了一個宏大的構想,該構想旨在使用非常小的東西到達附近的恆星。實際上,是很多毫米大小的東西。在“近光速前往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的任務”中,記者安·芬克拜納講述了“突破攝星”計劃如何計劃前往大約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它將使用由雷射推進的光帆上的“星晶片”。基於類似於智慧手機中的晶片,它們將在短暫的飛掠過程中拍攝照片並進行其他讀數。該計劃風險高、成本高——而且可能行不通。但這對於解決難題來說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想法,我希望您像我一樣喜歡瞭解它。

另一個難以到達的地方是遙遠的過去。但這並不能阻止我們從現在尋找關於過去的線索——有時還能找到它們。例如,恐龍是什麼顏色的?但是有一天,生物學家雅各布·文瑟爾發現了一隻 2 億年前的魷魚親戚的墨水化石,儲存完好。它看起來像黑色素顆粒。他開始懷疑黑色素是否可能在化石中存活下來。瞧——一條通往另一個時空事物的有趣途徑。在“化石色素揭示恐龍的真實色彩”中,您將瞭解科學家們從這種對古代生物的新視角中獲得的驚人見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如既往,《大眾科學》也完全致力於科學如何解決人類面臨的一些最嚴峻的挑戰。“大腦信任”,神經科學家金伯利·G·諾布林研究了在貧困中長大如何影響兒童的認知和大腦發育。一個簡單的補救措施——為家庭提供現金補助以緩解經濟困難——能否幫助兒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科學的過程將引導我們找到答案。

Mariette DiChristina,指導小組主席,是波士頓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兼新聞實踐教授。她曾任《大眾科學》主編和施普林格·自然雜誌執行副總裁。

Mariette DiChristina 的更多文章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16 Issue 3這篇文章最初以“勇敢地前往”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16 卷第 3 期(),第 4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1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