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開發出高效的新冠疫苗是科學的非凡勝利。但已經出現了一些冠狀病毒變種,這些變種可能至少部分逃避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這些變種應該作為對自滿的警告——並鼓勵我們探索另一種疫苗接種方式,即以鼻腔噴霧劑的形式進行。鼻腔疫苗可以提供額外的保護程度,並有助於減少病毒的傳播。
目前獲批的疫苗是注射到上臂肌肉中的。透過多種機制,它們模擬冠狀病毒感染。為了對抗這種感知到的攻擊,免疫系統調動抗體和T細胞。因此,如果發生實際的冠狀病毒感染,免疫系統會做好充分的防禦準備。
這種方法在降低患病風險方面非常有效。在以色列近60萬完全接種了注射型冠狀病毒疫苗的人中,根據該國最大的醫療服務提供商的研究,有症狀的新冠病例減少了94%。然而,令人擔憂的新冠病毒變種有可能大幅削弱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的功效。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例如,在一種名為B.1.351的變種中的突變,根據臨床試驗的資料,已使至少三種現有疫苗的效力降低。另一種名為B.1.1.7的變種與超過40%的更高傳播性、近30%的更高死亡率以及更長的傳染期有關。這些特徵可以解釋英國、以色列、愛爾蘭和葡萄牙出現的新冠病例、住院和死亡人數高峰。
儘管注射疫苗確實減少了有症狀的新冠病例,並預防了許多重症,但它們可能仍然允許無症狀感染。一個人可能感覺良好,但實際上攜帶病毒並能夠將其傳播給他人。原因是冠狀病毒可以暫時寄居在粘膜中——鼻子和喉嚨的潮溼、分泌粘液的表面,這是我們抵禦吸入病毒的第一道防線。研究表明,即使肺部的冠狀病毒感染已被清除,它仍可能在鼻腔中停留。這意味著疫苗接種後仍有可能傳播冠狀病毒。
進入鼻腔疫苗的領域,它放棄了針頭和注射器,轉而使用看起來更像鼻塞噴霧劑的噴霧容器。透過快速的鼻腔噴霧,鼻腔疫苗旨在增強粘膜中的免疫防禦,觸發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A的抗體的產生,這種抗體可以阻止感染。這種壓倒性的反應,稱為無菌免疫,降低了人們傳播病毒的可能性。
我們以前看過這部電影。喬納斯·索爾克開發並於1955年獲得許可使用的第一種成功的脊髓灰質炎疫苗是注射型的。與目前的冠狀病毒疫苗一樣,它大大降低了患病風險,但並非總是能預防感染。
脊髓灰質炎病毒透過被人類排洩物汙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病毒透過腸道粘膜進入人體,然後感染神經系統,在那裡可能導致癱瘓。1960年,阿爾伯特·薩賓推出了一種新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其中包含一種減弱的脊髓灰質炎病毒,而不是索爾克疫苗中完全滅活的病毒。但最顯著的區別是,薩賓的疫苗是以糖塊或液體的形式吞服的。透過這種方式,它可以直接接觸腸道粘膜。這使其在阻止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方面比索爾克疫苗更有效。
因此,在設計一種加強我們在前線免疫防禦的疫苗方面是有先例的。對於呼吸道病毒以及感染腸道的病毒來說都是如此。例如,我們有流感疫苗,因為在2003年SARS爆發之前——也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最令人擔憂其可能引發大流行的呼吸道病毒是流感。1918年流感大流行在全球造成5000萬人死亡。今天,儘管注射型流感疫苗更為常見,但鼻腔疫苗也存在並且歷史悠久。鼻腔流感疫苗最早於1960年代在前蘇聯使用,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它們目前正在美國和印度生產。
然而,在全球正在各個開發階段的數百種冠狀病毒候選疫苗中,只有一小部分是鼻腔疫苗。到目前為止,它們尚未獲得大規模的政府支援。但是,早期專注於粘膜途徑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似乎很有希望。
在一項使用實驗動物的研究中,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開發的一種實驗性鼻腔疫苗在粘膜和身體其他部位都誘導了強大的免疫反應,幾乎完全阻止了感染。另一項動物研究進一步證明了粘膜在預防感染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鼻腔噴霧劑,使冠狀病毒難以附著在人體細胞上。每天使用,它可以完全阻止病毒的傳播。至少有四種鼻腔疫苗已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第一階段,分別在中國、中國、印度、英國和美國。
鼻腔疫苗也有一些實際優勢。與注射劑不同,鼻腔噴霧劑是無痛的。沒有針頭可能會減輕那些現在對疫苗接種猶豫不決的人的擔憂。鼻腔疫苗也可以在家自行給藥,只需最少的指導。而且,目前正在測試的一些鼻腔疫苗不需要冷藏,這使得它們易於運輸和儲存,尤其是在低資源國家。
如果需要定期加強疫苗接種以保護我們免受新出現的冠狀病毒變種的侵害,所有這些因素將變得更加重要。簡單地郵寄鼻腔噴霧劑遠比安排面對面注射方便得多。
當我們成功地將冠狀病毒的傳播降低到極低水平時,我們將控制住新冠疫情大流行。但是,有疫苗接種的無症狀攜帶者的存在可能會使這非常難以做到。因此,似乎迫切需要對疫苗研究和開發的新投資包括對鼻腔疫苗的大量資助。憑藉其阻止冠狀病毒感染的潛力——以及大大減少的分發和管理麻煩——鼻腔疫苗似乎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現在是時候將它們作為優先事項,並加速其開發了。
